研華2015智慧城市案例精選集(十一):文藝老建筑藍島,進行能耗“瘦身”
【背景介紹】上海大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機電工程、設計、施工、空調產品生產于一體的科技企業,主要從事樓宇科技、潔凈技術、中央空調、能源管理、研究開發等業務。目前,上海大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承接并完成了上海浦東軟件園、上海通用汽車王港基地、陳云紀念館、寧波國際機場、杭州大劇院、蘇州太湖之星等幾十個項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逐一通過了上海市建委有關專家的嚴格驗收。
位于北京朝陽區的藍島商廈20 多年前剛開業的時候,率先在京城商界導入“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并確定了“以文興商”的發展之路。20 多年后,這棟骨子里帶點“文藝范”的老建筑開始了一次新歷程——向綠色低碳建筑邁進。
建筑面積約為6 萬平方米的藍島商廈是北京市朝陽區發改委重點節能改造項目,在經歷了為期約1 年的節能改造之后,實現了25% 的節能率,超越了其原定20% 的目標。
統計數據顯示,40% 的能源消耗來自于建筑。自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達成可持續發展的共識以來,可持續、低碳節能、綠色的建筑理念開始深入各地的建設中。讓建筑物實現資源和能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形成經濟、高效、生態的良性循環,近年來備受業界以及各地城市政府的關注。
可視化的“能耗體檢”
要讓建筑實現低碳綠色,前提是要知道每一棟建筑的能源消耗情況,才能據此作出相應的節能方案。
“這就好比病人就醫時需要進行身體檢查,醫生才能對癥下藥。我們需要看到建筑物的能耗體檢報告。”研華智能建筑事業部的徐新操這樣解釋建筑能耗監測系統的作用,要做節能改造,第一步就是要對能耗狀況進行數據抓取。
負責藍島商廈整體節能改造項目的上海大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霍小平介紹,因為藍島是房齡超過20 年的老建筑,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任何節能設備,整個節能改造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老建筑的線路和設備老舊,在能耗方面更是沒有可參考的數據,業主往往難以掌握用電情況。因而,讓建筑能耗“可視化、數據化”是實施節能改造的第一步。
霍小平指出,建筑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包括建筑能耗測量、統計、建筑能源審計、能效公示、節能診斷、改造及評估全過程。這是一項涉及面廣、時間跨度長、影響范圍大的系統工程,需要確定正確的方向和明確具體的管理目標,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推進。
在2 年前的一次展會上接觸到了研華的產品,霍小平對研華的BEMS 能源管理系統相關產品印象深刻。最終他選擇了研華的“BEMG 系列樓宇能源數據采集器”。
“具有深厚硬件基礎的研華,對于產品穩定性等各方面的把控比較到位。”霍小平表示。據介紹,研華的“BEMG系列樓宇能源數據采集器”,能夠采集完整的耗能數據來提供分析改進的依據,及時調整節能策略。
此外,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以及移動終端設備就能遠程對樓宇能耗狀況進行監控,使得管理上更為輕松,“在任何地方都能輕松掌握大樓的能耗數據,并在遠端進行監測與分析。這讓企業大大節省了管理人力成本,并可以實時作出能源管理決策。”徐新操說。
霍小平介紹,藍島商廈的節能改造項目完成后,原本20 人以上的物業管理團隊可以精簡至5-6 人。
“項目完成后,客戶也請了第三方權威機構對節能率做過反復測評,我們的節能率達到25%。”霍小平說。據悉,藍島商廈投入的改造成本約為200 萬,而改造之前藍島商廈一年的能耗費用在800 萬元左右,約一年的時間就能收回改造成本。
查看全文,請點擊下方鏈接下載:研華 物聯網 智慧城市創新2015案例精選集。
下載地址:http://c.gongkong.com/advantech/m83078.html

提交
研華發布RK3588 SMARC 2.1核心模塊ROM-6881
研華與臻鼎達成戰略合作
加速推進邊緣AI應用落地,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
AI引爆邊緣計算變革,塑造嵌入式產業新未來
超越尺寸限制:ROM-2820 OSM超小型核心板迎接HMI創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