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

2015/11/11 11:22:16

一、   引言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簡述

    2013年4月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發布《實施“工業4.0”戰略建議書》,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于2013年12月發布“工業4.0”標準化路線圖。2014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主題“融合的工業——下一步”很好地契合了德國自2013年以來力推的創新概念——“工業4.0”。

    “工業互聯網”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于2012年提出,隨后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制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

    美國有“工業互聯網”戰略,德國有“工業4.0”戰略,中國呢?

“互聯網+”:中國開啟第三種發展模式 

    德國依靠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推行“工業4.0”戰略,美國立足先進的信息技術,實施“工業互聯網”戰略,而中國的“互聯網+”是要充分發揮人口紅利,并且包括體制、政策等因素。毫無疑問,要真正能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就一定要理解“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內涵以及未來走向。

    工業互聯網整體的架構。互聯網時代是自上而下的架構,工業互聯網是自下而上的發展戰略,也就是從數據中心怎么建、云服務怎么用、大數據怎么分析這些方面入手,從企業到行業到國家乃至到國際。

    2015年5月,為學習貫徹,組建WAYAJ智能制造工作室;開展智能制造及相關工作;依托工控網發布文章如下:

智能制造系統

   本文根據電力互感器的生產、營銷和運行的模式,利用(WAYAJ智能制造工作室資源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構架一個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介紹該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基本功能和實際應用。通過單一信息在該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的流動,了解進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運行;最后進行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現場驗證。

(一) 電力互感器的生產、營銷和運行的傳統模式

電力互感器的生產、營銷和運行的傳統模式如圖所示。

   生產廠(A4)的電力互感器(B3),通過運輸公司(A5)運到電力設備檢測中心(A2);進行型式檢定。生產廠(A4)將型式檢定報告(B1)和投標文件(B2)一起到國家電網(A6)投標。產品中標后,通過運輸公司(A5)運到變電站(A1)運行。

(二)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如圖所示。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能將智能機器、高級分析和工作人員三種因素逐漸融合,充分體現出工業互聯網之精髓。人機互聯:建立員工之間的實時連接,連接電力互感器工作場所的人員,以支持更為電力互感器智能的設計、操作、維護以及高質量的服務與安全保障。

   電力互感器行業互聯:以嶄新的方法將電力互感器的生產、檢驗和運行中的機器、設備、團隊和網絡通過先進的傳感器、控制器和軟件應用程序連接起來。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核心層:電力互感器自動檢測及校驗系統、

Linux數字化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和行業信息。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圖中符號說明如下:

A1—變電站  A2—電力設備檢測中心    A3—電力互感器廠  A4—物流中心    A5—國家電網   B1、B2、B3和B4—人機通過整體架構核心層對A1、A2、A3、A4和A5進行互聯。

(三)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網絡結構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網絡結構如圖所示。

C1 中心層——中心辦公室。

C2 管理層——體系、數據庫和決策機構。

C3 計劃層——生產計劃、設備儀器、控制、測量和質檢。

C4 生產層——工業機器人、數控、電動平板車、數采、電磁單元、康耐視和局部網。

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網絡結構為內外網絡結構:B1、B2、B3和B4—由外部網絡互聯;變電站(A1)、電力設備檢測中心(A2)和電力互感器廠(A3)的各自C1、C2、C3和C4由內部網絡(WIFI)互聯。內部網絡(WIFI)互聯信息由360云盤同步版執行;外部網絡(以太網)互聯信息由360云盤執行。

(四) 現場成果

1)  GIS電力互感器傳遞過電壓試驗儀和C1 中心層——中心辦公室互聯調試

GIS電力互感器傳遞過電壓試驗儀現場試驗照片如圖。

A3—電力互感器廠的C1 中心層(中心辦公室)的現場試驗照片如圖。

圖中三個電腦分別對應電力互感器廠(A3)的中心層(C1)、管理層(C1)和計劃層(C1)智能終端。三個電腦顯示波形是通過WIFI網同步傳過來的GIS電力互感器傳遞過電壓試驗儀的調試波形。

2)電力互感器傳遞過電壓試驗測量及360云盤現場試驗

電力互感器傳遞過電壓試驗測量及360云盤傳遞現場試驗照片如圖示。

傳遞過電壓試驗測量及360云盤傳遞現場試驗結束的照片如圖。

   圖中右邊為一臺式電腦,左邊為筆記本電腦,中間為WIFI;試驗目的:將筆記本電腦上的傳遞過電壓試驗測量過程;同步全程的在臺式電腦上顯示。

電力互感器傳遞過電壓試驗測量及360云盤傳遞現場試驗的過程如下:

2.1)筆記本電腦調出[廳測量2014]系統,臺式電腦同步執行如圖

2.2) 筆記本電腦安裝[大廳測量2014]系統,臺式電腦同步安裝如圖。

2.3)  筆記本電腦運行[大廳測量2014]系統,臺式電腦同步運行如圖。

2.4)  筆記本電腦測量傳遞過電壓,臺式電腦同步測量如圖。

 結論

   本文根據電力互感器的生產、營銷和運行的傳統模式,利用(WAYAJ智能制造工作室資源和工業互聯網技術;構架一個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并介紹該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基本功能和實際應用。通過單一信息在該工業互聯網整體架構的流動,了解進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運行;最后進行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的現場驗證。但是,電力互感器的工業互聯網僅是工業互聯網的簡單的案例;而實際整體架構是多信息、多層次和多單元的集合體。360云盤其功能不及工業云;云技術在工業互聯網應用,需開展専項研究。

參考文獻

[1]【德】烏爾里希`森德勒/主編.工業4.0即將來襲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INDUSTRIE4.0  . 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7(1).

[2]【中】劉鋒.互聯網進化論.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9. 

[3]【美】GE董事長杰夫?伊梅爾特. 解讀即將到來的工業互聯網革命

[4]【中】曾芬芳(作者, 編者), 景旭文(作者). 智能制造概論.清華大學出版社,第1版 (2001年4月1日).

[5]【中】余輝,王彥金.智能制造系統. 中國工控網,2015-5.

王彥金,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電力設備質檢工作和試驗儀的研制,現任gongkong認證專家,從事《智能制造論壇》服務平臺工作。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超越傳統直覺,MATLAB/Simulink助力重型機械的智能化轉型

新大陸自動識別精彩亮相2024華南國際工業博覽會

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

智能工控,存儲強基 | 海康威視帶來精彩主題演講

展會|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