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各種配電箱安裝高度匯總

各種配電箱安裝高度匯總

2023/10/13 11:05:41

配電箱/柜安裝高度:
《04D702-1 常用低壓配電設備安裝》第5頁:
4.4 配電箱(控制箱)根據箱體大小確定是落地安裝還是掛墻安裝,一般箱體高度為1.2m以上時,宜落地安裝。當落地安裝時,柜下宜墊高100mm,如果有電纜進出線時,還需在柜底預留基坑,以滿足電纜的彎曲半徑要求,基礎型鋼安裝及盤柜安裝還應滿足各項允許偏差要求。型鋼的固定的點間距不大于1000mm。
4.5 配電箱安裝高度應便于操作,易于維護。當箱體高度不大于600mm時,箱體下口距地宜為1.5m;箱體高度大于600mm時,箱體上口距室內地面不宜大于2.2m.

電表箱:
《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242—2011》
3.3.6:電能表的安裝位置除應符合下列規定外,還應符合當地供電部門的規定:電能表箱安裝在公共場所時,暗裝箱底距地宜為1.5m,明裝箱底距地宜為1.8m;安裝在電氣豎井內的電能表箱宜明裝,箱的上沿距地不宜高于2.0m。

計量表箱:
《電力裝置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GB/T 50063-2017》
9.0.3:電能計量儀表室外安裝時,儀表的中心線距地面的安裝高度不應小于1200mm;計量箱底邊距地面室內不應小于1200mm,室外不應小于1600mm。

儀表裝置:
《電力裝置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GB/T 50063-2017》
9.0.2:測量儀表裝置宜采用垂直安裝,儀表中心線向各方向的傾斜角度不應大于1°,當測量儀表裝置安裝在2200mm高的標準屏柜上時,測量裝置儀表的中心線距地面的安裝高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常用電測量儀表應為1200mm~2000mm;
    2 電能計量儀表和變送器應為800mm~1800mm;
    3 記錄型儀表應為800mm~1600mm;
    4 開關柜上和配電盤上的電能表為800mm~1800mm。

家居配電箱:
《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242—2011》
8.4.1(條文):家居配電箱底距地不低于1.6m是為了檢修、維護方便。家居配電箱因為出線回路多又增加了自恢復式過、欠電壓保護電器,單排箱體可能滿足不了使用要求。如果改成雙排,家居配電箱底距地1.8m,位置偏高不好操作。建議單排家居配電箱暗裝時箱底距地宜為1.8m,雙排家居配電箱暗裝時箱底距地宜為1.6m;家居配電箱明裝時箱底距地應為1.8m。

配電箱:
《電力工程直流電源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 5044-2014》
6.9.8蓄電池柜內的隔架距地最低不宜小于150mm,距地最高不宜超過1700mm。

電供暖元器件: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 GB 50736-2012》5.5.8
安裝于距地面高度180cm以下的電供暖元器件,必須采取接地及剩余電流保護措施。

配電箱:
《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JGJ 39-2016(2019年版)》6.3.6幼兒活動場所不宜安裝配電箱、控制箱等電氣裝置;當不能避免時,應采取安全措施,裝置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得低于1.80m。

照明設備:
《城市夜景照明設計規范JGJ/T 163-2008 J822-2008》
8.3.5照明設備所有帶電部分應采用絕緣、遮攔或外護物保護,距地面2.8m以下的照明設備應使用工具才能打開外殼進行光源維護。室外安裝照明配電箱與控制箱等應采用防水、防塵型,防護等級不應低于IP54,北方地區室外配電箱內元器件還應考慮室外環境溫度的影響,距地面2.5m以下的電氣設備應借助于鑰匙或工具才能開啟。

配電屏、柜:
《機械式停車庫工程技術規范JGJ/T 326-2014》
4.6.34: 配電屏、柜宜在基礎槽鋼上安裝,并應采用螺栓連接,柜體應可靠接地;落地安裝的低壓電器底部宜高出地面50mm~100mm。
4.6.45:有線通信終端宜采用嵌入式壁裝設備,安裝高度不應低于1500mm且不應高于1700mm;

充電設備:
《電動汽車分散充電設施工程技術標準GB/T 51313-2018》
4.0.4:當充電設備采用落地式安裝方式時,應符合下列規定:室內充電設備基礎應高出地坪50mm,室外充電設備基礎應高出地坪200mm;
4.0.5設備安裝高度應便于操作,設備人機界面操作區域水平中心線距地面宜為1.5m。

變壓器圍欄:
《2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 50053-2013》
4.2.2:露天或半露天變電所的變壓器四周應設高度不低于1.8m的固定圍欄或圍墻,變壓器外廓與圍欄或圍墻的凈距不應小于0.8m,變壓器底部距地面不應小于0.3m。油重小于1000kg的相鄰油浸變壓器外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5m;油重1000kg~2500kg的相鄰油浸變壓器外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3.0m;油重大于2500kg的相鄰油浸變壓器外廓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5m;當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應設置防火墻。
4.2.5:設置在變電所內的非封閉式干式變壓器,應裝設高度不低于1.8m的固定圍欄,圍欄網孔不應大于40mm×40mm。變壓器的外廓與圍欄的凈距不宜小于0.6m,變壓器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0m。

配電裝置:
《3~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 GB 50060-2008》
5.1.1:屋外配電裝置的安全凈距不應小于表5.1.1所列數值。電氣設備外絕緣體暈低部位距地小于2500mm時,應裝設固定遮欄。
5.1.4:屋內配電裝置的安全凈距不應小于表5.1.4所列數值。電氣設備外絕緣體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300mm時,應裝設固定遮欄。

火災報警控制器: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2013》7.4.1:家用火災報警控制器應獨立設置在每戶內,且應設置在明顯和便于操作的部位。當采用壁掛方式安裝時,其底邊距地高度宜為1.3m~1.5m。
《入侵報警系統工程設計規范 GB 50394-2007 》6.2.2:控制設備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壁掛式報警控制設備在墻上的安裝位置,其底邊距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1.5m,
《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 50370-2005》5.0.5:自動控制裝置應在接到兩個獨立的火災信號后才能啟動。手動控制裝置和手動與自動轉換裝置應設在防護區疏散出口的門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裝高度為中心點距地面1.5m

弱電箱: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 51348-2019》
21.5.4:設備間和電信間內壁掛式配線設備底部離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0.5m;公共場所安裝配線箱時,暗裝箱體底邊距地不宜小于0.5m,明裝式箱體底面距地不宜小于1.8m。

弱電箱: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GB 51348-2019》
21.6.3:集合點(CP)箱、多用戶信息插座箱、用戶單元信息配線箱應設置在建筑物的固定位置,安裝在墻面或柱上時底邊距 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0.5m。
23.3.8:設備機柜:壁掛式設備中心距地面高度宜為1.5m,側面距墻應大于0.5m。

23.3.2:室外落地式線纜交接箱、配線箱及有源設備箱(柜)安裝底座應符合下列規定:底座基礎頂面距地面不應小于0.3m;
23.3.7:弱電間內的設備箱宜明裝,安裝高度宜為箱體底邊距地0.5m~1.5m。
26.6.4:進線間、弱電間(電信間)、弱電豎井內配置布線系統設備或信息網絡設施時,宜安放在通用19in標準落地或掛墻機柜內,并符合下列規定:掛墻機柜靠墻安放時,應采用螺栓固定,其柜底離地高度宜為1.0m~1.5m;
26.6.5:樓層弱電配線箱、分接箱和過路箱宜固定明裝在弱電間(電信間)、弱電豎井內墻上,箱底距地高度宜為l.0m~1.5m。
26.6.6:當受建筑條件限制,樓層不宜設置弱電間或弱電豎井時,可采用墻體內嵌裝樓層弱電配線箱、分接箱和過路箱的方式;配線箱或分接箱底邊距地高度宜為0.5m或1.5m,過路箱 底邊距地高度宜為0.5m。
26.6.9:用戶單元信息配線箱宜在用戶區域室內側墻上嵌裝或安裝在用戶19in標準機柜上,其安置的位置宜靠近金屬導管入戶的引入側;采用側墻嵌裝方式時,其箱體底邊距地高度宜為300mm;
26.6.10:樓層信息岀線盒宜采用暗裝方式,盒體底邊距地宜為300mm,并與附近暗裝電源插座安裝高度相同。
26.6.11:樓層管線在吊頂內敷設時,過路盒宜敷設在吊頂內且盒口朝下;當樓層管線埋地敷設時,過路盒安裝于墻上,底邊距地宜為300mm。

弱電箱:
《住宅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 242—2011》
11.7.2:家居配線箱宜暗裝在套內走廊、門廳或起居室等的便于維修維護處,箱底距地高度宜為0.5m。
11.8.4:固定式家居控制器宜暗裝在起居室便于維修維護處,箱底距地高度宜為1.3m~1.5m。

弱電箱:
《住宅區和住宅建筑內光纖到戶通信設施工程設計規范GB 50846-2012》
5.2.3在公共場所安裝配線箱時,壁嵌式箱體底邊距地不宜小于1.5m,墻掛式箱體底面距地不宜小于1.8m。

弱電箱: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 50311-2016》
7.1.3:CP集合點箱體、多用戶信息插座箱體宜安裝在導管的引入側及便于維護的柱子及承重墻上等處,箱體底邊距地高度宜為500mm,當在墻體、柱子的上部或吊頂內安裝時,距地高度不宜小于1800mm。
7.7.2:在公共場所安裝配線箱時,暗裝箱體底邊距地面不宜小于1.5m,明裝式箱體底面距地面不宜小于1.8m。

審核編輯(
王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派拓網絡被Forrester評為XDR領域領導者

展會|Lubeworks路博流體供料系統精彩亮相AMTS展會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