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應用設計

>

跨區域泵房集群物聯網統一管理平臺建設

跨區域泵房集群物聯網統一管理平臺建設

2025/7/31 10:04:04

一、背景:水務集團化管理的核心訴求

隨著城市群發展與水務企業整合加速,跨區域泵房集群(涵蓋水源廠、加壓站、二次供水泵房等)的管理面臨嚴峻挑戰。分散式、孤島化的本地監控系統導致運營效率低下、標準不統一、應急協同難、決策缺乏全局視野。

建設跨區域泵房集群物聯網統一管理平臺,通過物聯網(IoT)技術實現“集中監控、智能分析、遠程調度、統一運維”,已成為大型水務集團降本增效、保障供水安全、實現集約化管理的戰略級工程。

二、痛點聚焦:跨區域泵房集群管理之殤

系統孤島林立:各區域泵房自控系統品牌不一、協議各異,數據無法互聯互通,形成“信息煙囪”。

管理標準碎片化:不同區域運維流程、報警閾值、考核標準不統一,管理難度大。

應急響應低效:突發事件(如爆管、水質異常)跨區域協同慢,影響范圍易擴大。

全局優化缺失:無法實現泵站集群聯動調度(如水量平衡、壓力協同),整體能效優化困難。

決策支撐薄弱:分散數據難整合,缺乏對設備健康度、區域能耗、水質達標率的宏觀分析。

運維成本高企:需配置多套本地運維團隊,重復投入嚴重。

泵房集群統一管理平臺.png

三、核心功能:物聯網統一平臺構建“水務超級大腦”

御控跨區域泵房集群物聯網統一管理平臺以“云邊協同、數據融合、智能決策”為架構核心,實現全域泵房一體化管控:

1.全域物聯接入與協議兼容(平臺基礎)

部署御控多協議物聯網關(支持Modbus、OPCUA、BACnet、MQTT等),無縫接入新舊泵房的PLC、傳感器、智能儀表。

支持4G,適應偏遠泵房聯網需求。

2.三維全景可視化指揮中心(全局視野)

GIS地圖+數字孿生技術融合,一張圖總覽跨區域泵房集群位置分布、實時狀態(運行/停機/報警)、關鍵參數(壓力、流量、水質、能耗)。

支持從集團總覽→區域視圖→單泵房詳情逐級鉆取,秒級定位問題點位。

3.智能告警中心與協同調度(應急中樞)

統一報警引擎:自定義多級報警規則(如區域水質超標聯動機器停機),自動分級推送(短信/APP/大屏)。

跨區域工單閉環:報警自動生成工單,智能派發至最近運維團隊,全程跟蹤處理進度。

集群聯動調度:基于全網用水需求預測,智能協調多級泵站啟停與壓力設定,實現全網水力平衡與節能優化。

4.大數據分析與決策駕駛艙(智慧內核)

設備健康畫像:分析跨區域泵房集群設備故障率、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生成預測性維護計劃。

能效對標管理:按區域/泵房類型進行能耗排名,定位高耗能單元,輸出節能建議。

水質安全溯源:整合水源至用戶端水質數據,快速定位污染源,支撐達標率考核。

KPI動態考核:自定義運維響應時長、設備完好率等指標,自動生成區域管理績效報告。

5.多級權限與標準化管理(管控利器)

支持集團→分公司→水廠→泵房多級權限管控,數據隔離與共享可控。

標準化模板庫:統一設備臺賬、巡檢規程、報警閾值、報表格式,推動管理規范化。

四、核心價值:從分散到集中,從被動到智能

運營效率飛躍:減少80%本地值守人員,運維響應速度提升50%,實現泵房集群集約化管理。

供水安全升級:7×24小時全域監控,跨區域風險快速協同處置,停水事故率下降60%。

能耗成本優化:集群調度+單點節能雙管齊下,整體能耗降低10%-25%。

管理決策科學化:數據驅動設備更新、管網改造、資源調配,投資回報率顯著提升。

標準化落地:統一運維標準,提升服務質量與用戶滿意度。

敏捷擴展能力:新收購或新建泵房快速接入御控平臺,支撐業務規模持續擴張。

建設跨區域泵房集群物聯網統一管理平臺,是水務集團破解“分散管理困局”、邁向“智慧化運營”的核心引擎。  

御控跨區域泵房集群物聯網統一管理平臺通過物聯網技術打破數據壁壘,構建起覆蓋全域泵房的“感知-分析-決策-控制”閉環,實現從單點智能到集群智能的躍遷。御控平臺不僅是降本增效的工具,更是水務企業提升供水保障能力、優化服務質量、塑造核心競爭力的戰略基礎設施,為智慧城市水資源高效管理奠定堅實基礎。

審核編輯(
王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工業園區泵房物聯網能耗優化解決方案

老舊泵房物聯網改造方案與成本效益深度解析

泵房物聯網監控系統:實現智慧水務無人值守

PLC如何進行遠程維護遠程上下載程序?

工業智能網關:破解數據孤島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