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02年煤炭行業信息化發展概況
2005/9/16 9:35:00
煤炭工業信息化的發展經歷了“七五”起步、“八五”鞏固、“九五”調整以及正在進行的“十五”發展階段,先后制定了三個電子信息五年計劃。2001年煤炭工業協會又下發了《關于促進煤炭工業信息化建設的建議》,提出了煤炭工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重點建設項目(國家煤礦安全監察信息網絡、企業信息化工程)以及主要的策略和措施。根據煤炭工業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和任務,許多煤炭企業在“九五”期間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加強了信息平臺的建設,如云南省,行業內部企業已具備煤礦瓦斯監測監控MIS系統和財務結算系統,局屬煤礦和省局建有遠程財務數據、報表報送系統、煤炭生產許可證管理查詢系統。在電子政務方面,云南省煤炭工業局2001年底立項建設了局辦公自動化系統;省煤炭供銷總公司煤礦辦公局域網已建成使用。2001年云南部分企業就信息化建設開展了立項工作并準備建設網站和企業內部計算機網絡。
“九五”以來煤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為“十五”的信息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許多省已把信息化同煤炭行業總體發展戰略融為一體。一是煤炭行業群體信息化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化已融入行業群體發展戰略。顯著的特點是把信息化同總體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生產重組、管理重組、營銷重組、組織重組結合起來;同企業深層次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同提升企業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結合起來。總之,將信息化全面融入行業總體發展戰略的意識已見端倪,將信息化作為行業核心建設任務已形成了共識。二是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提升煤炭綜合生產力,為實現煤礦高產高效、確保安全生產發揮了重大作用。神華神東公司、兗州集團公司、淮南礦區、淮北礦區、晉城煤業、鐵法煤業集團、陽泉煤業集團、平頂山煤業集團等單位的綜合集成系統,包括安全監測、皮帶集控、工業電視、選煤廠集中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統,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安全管理水平。為企業的高產高效、減人提效、安全生產的技術保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三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的規模,為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經作為煤炭信息公路建設的三個試點省,山東、四川、山西的試點工作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山東、四川、山西、吉林、河北、河南、寧夏、內蒙、云南等省機關建立了不同規模的計算機網絡。國有重點企業內部信息網絡有了較大的發展,40多個礦務局(集團公司)建立了規模不等的礦區計算機網絡。地方和鄉鎮礦也涌現出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比較好的單位,如河南商丘市的永城礦務局(神火集團),河南登封市的鄉鎮礦磴槽煤礦等。四是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從單項應用走向系統集成,已成為煤炭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到目前為止,國有重點煤炭企業用于生產經營管理的計算機大約有54,000多臺,普遍應用于財務、銷售、計劃、統計、勞資、物資、固定資產等重要管理環節。具不完全統計,煤炭企業共安裝各種監測監控系統800多套,其中安全監測監控系統400多套、洗選煤廠集中控制系統近100套、運輸機集控系統300多套、電網監測系統80多套。還有一批礦井安置了核子稱、軌道衡、度量衡、煤位、水位監測系統、井下運輸信號集中閉鎖系統、井下移動通信系統、人員定位系統、工業電視系統、提升絞車后備保護系統。在一些高產、高效工作面上選用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用于液壓支架的電液控、處理支柱壓力傳感、運輸機位址傳感及采煤機、刨煤機電牽引等。這些電子信息裝置和系統在實現采礦自動化、實現高產高效、確保安全生產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1年底,許多煤炭企業根據企業管理體系改革的需要,繼續完善并開發了資金結算系統、醫療保險管理系統、住房基金管理系統等新的信息應用領域。例如,陽泉至今還在不斷完善的醫療統籌基金信息管理系統,為全局70000職工建立了醫療帳戶,實現了八個局屬醫院聯網,產生了越來越好的經濟效益。平頂山等一批煤業集團公司在礦區醫院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五是對電子商務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煤炭工業通訊信息中心華辰公司建立的“中國煤炭企業在線”,在煤炭企業電子商務運作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斷積累煤炭銷售電子商務方面的經驗。華能新科信息技術責任有限公司等一批煤炭信息企業也在網上信息服務、ERP開發運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六是一批服務于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等領域的網絡系統已取得可喜的應用效果。
組建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后,煤炭行業信息化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安全生產信息化方面。2001年初,煤炭工業通訊信息中心根據國家局有關文件精神,分析了國家安全生產信息化的現狀,在安全生產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生產信息體系、安全生產信息人才等多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編制了《國家安全生產信息化總體規劃》。二是設計完成了《國家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三是按照《關于印發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2001年建設任務指導書》的要求和國家局機關網絡、政府網站及公眾信息網、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監察)機構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國家局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目標和原則,完成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政務信息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四是根據國務院提出的政府上網工程的精神,原國家煤炭工業局開展了政府上網工程的工作。為此我們提出了政府上網工程的宗旨是:“政策宣傳,公眾服務,信息引導”。本著這一原則,目前己完成制定煤炭工業統一IP地址分配和域名的命名規則,開設煤炭Internet站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網(www.chinacoal.org.cn)、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政府網(www.chinacoal-safety.gov.cn)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網站(www.chinasafety.gov.cn)均已開通投入運行,每日有10萬字的信息量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所屬國家信息中心光纖聯接為寬帶網,實現了與國家各部門、各有關單位的信息交換。與國家經貿委聯網,實現了專業部委〈局〉和經貿委之間辦公動態、政策法規、部分統計數據和經濟運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交換。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政府網站,到目前為止網站由原有的四十多個欄目,近一萬靜態頁面、累計點擊數20萬次增加到目前的五十多個欄目、一萬多靜態頁面、30萬次的點擊數。 另外,山東、山西、河南等省局的網站,除提供大量的煤炭信息外,有的還向職工家庭提供接入服務,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五是作好辦公自動化的工作。積極發展政務信息化,為“三網一庫”(政務信息網、政務資源網、公眾服務網以及政務共享信息庫)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到目前為止,國家局機關、四川、山東等省局基本做到一人一機,人人會發送/接收電子郵件,辦公用文字資料基本實現了數字化。
面對當前知識經濟和全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及我國煤炭工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煤炭工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要抓住機遇,利用電子信息提升和再造煤炭企業,加快煤炭工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戰,使傳統的煤炭工業實現整體優化升級。
煤炭工業電子信息“十五”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建設兩個網(安全生產信息網、企業綜合信息網),抓好兩個工程(企業信息化工程及安全生產信息網絡工程),謹慎探索電子商務,加強信息部門自身改革,進行結構調整和組織重組。煤炭工業電子信息“十五”工作的任務,首先是全面有力地配合行業戰略結構調整。隨著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煤炭工業面臨著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濟結構、組織結構、市場結構的重大戰略調整。要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成分、跨國界的大集團戰略,提升整個煤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使煤炭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依照市場規律合理配制,并積極參與全球范圍的資源配制。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要服務行業結構戰略調整,充分支持企業深化改革。其次是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在經濟、科技激烈競爭的二十一世紀,提升煤炭企業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要進一步狠抓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新產品、新品種,創造新工藝、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擴大出口、加強煤炭行業的技術改造和企業信息化綜合管理,促進行業優化升級。第三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向綜合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努力提升企業市場的競爭能力。要促進數控系統、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生產環境監測、輸配電系統監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計算機管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工業電視等系統的綜合集成和優化。將其應用于產、供、銷的全過程,并通過信息集成、過程優化及資源配置優化,實現信息流、物流和價值流的集成和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第四是加強煤炭行業信息基礎設施建,提高煤炭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煤炭工業的網絡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上網的企業,上網的政府管理部門,上網的人數雖有較快的增長,但絕對數還很小。多數企業還沒有完善的內部網,也沒有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開展經營活動,企業信息基礎設施十分薄弱。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國內外先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孤島”的狀態仍未得到改善,基于網絡的應用系統的數量很少,綜合集成的信息系統更少。應該清醒地看到,煤炭行業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還很低,信息規模還很小。網絡尤其是因特網是本世紀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重大成果,已成為人類生活、工作、學習不可缺少的部分。電子商務可使企業更多、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推動新的適合市場需求的組織重組的實施,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因此,要特別重視企業管理現代化和電子商務系統的建設和網上交易,網上服務。要作好電子商務的基礎工作,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MIS)是最重要的關鍵環節。對原有的MIS系統要補充、完善和改造、升級,特別要按照綜合資源<
“九五”以來煤炭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進展,為“十五”的信息化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01年許多省已把信息化同煤炭行業總體發展戰略融為一體。一是煤炭行業群體信息化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化已融入行業群體發展戰略。顯著的特點是把信息化同總體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生產重組、管理重組、營銷重組、組織重組結合起來;同企業深層次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結合起來,同提升企業生產力發展水平、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結合起來。總之,將信息化全面融入行業總體發展戰略的意識已見端倪,將信息化作為行業核心建設任務已形成了共識。二是應用電子信息技術提升煤炭綜合生產力,為實現煤礦高產高效、確保安全生產發揮了重大作用。神華神東公司、兗州集團公司、淮南礦區、淮北礦區、晉城煤業、鐵法煤業集團、陽泉煤業集團、平頂山煤業集團等單位的綜合集成系統,包括安全監測、皮帶集控、工業電視、選煤廠集中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統,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安全管理水平。為企業的高產高效、減人提效、安全生產的技術保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三是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的規模,為信息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經作為煤炭信息公路建設的三個試點省,山東、四川、山西的試點工作基本達到預期目標;山東、四川、山西、吉林、河北、河南、寧夏、內蒙、云南等省機關建立了不同規模的計算機網絡。國有重點企業內部信息網絡有了較大的發展,40多個礦務局(集團公司)建立了規模不等的礦區計算機網絡。地方和鄉鎮礦也涌現出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比較好的單位,如河南商丘市的永城礦務局(神火集團),河南登封市的鄉鎮礦磴槽煤礦等。四是信息系統的開發建設,從單項應用走向系統集成,已成為煤炭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到目前為止,國有重點煤炭企業用于生產經營管理的計算機大約有54,000多臺,普遍應用于財務、銷售、計劃、統計、勞資、物資、固定資產等重要管理環節。具不完全統計,煤炭企業共安裝各種監測監控系統800多套,其中安全監測監控系統400多套、洗選煤廠集中控制系統近100套、運輸機集控系統300多套、電網監測系統80多套。還有一批礦井安置了核子稱、軌道衡、度量衡、煤位、水位監測系統、井下運輸信號集中閉鎖系統、井下移動通信系統、人員定位系統、工業電視系統、提升絞車后備保護系統。在一些高產、高效工作面上選用了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用于液壓支架的電液控、處理支柱壓力傳感、運輸機位址傳感及采煤機、刨煤機電牽引等。這些電子信息裝置和系統在實現采礦自動化、實現高產高效、確保安全生產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1年底,許多煤炭企業根據企業管理體系改革的需要,繼續完善并開發了資金結算系統、醫療保險管理系統、住房基金管理系統等新的信息應用領域。例如,陽泉至今還在不斷完善的醫療統籌基金信息管理系統,為全局70000職工建立了醫療帳戶,實現了八個局屬醫院聯網,產生了越來越好的經濟效益。平頂山等一批煤業集團公司在礦區醫院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五是對電子商務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煤炭工業通訊信息中心華辰公司建立的“中國煤炭企業在線”,在煤炭企業電子商務運作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不斷積累煤炭銷售電子商務方面的經驗。華能新科信息技術責任有限公司等一批煤炭信息企業也在網上信息服務、ERP開發運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六是一批服務于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等領域的網絡系統已取得可喜的應用效果。
組建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后,煤炭行業信息化的工作重點轉移到安全生產信息化方面。2001年初,煤炭工業通訊信息中心根據國家局有關文件精神,分析了國家安全生產信息化的現狀,在安全生產信息化基礎設施、安全生產信息體系、安全生產信息人才等多方面開展了工作,一是編制了《國家安全生產信息化總體規劃》。二是設計完成了《國家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三是按照《關于印發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2001年建設任務指導書》的要求和國家局機關網絡、政府網站及公眾信息網、省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監察)機構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國家局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的目標和原則,完成了《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政務信息化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四是根據國務院提出的政府上網工程的精神,原國家煤炭工業局開展了政府上網工程的工作。為此我們提出了政府上網工程的宗旨是:“政策宣傳,公眾服務,信息引導”。本著這一原則,目前己完成制定煤炭工業統一IP地址分配和域名的命名規則,開設煤炭Internet站點,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網(www.chinacoal.org.cn)、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政府網(www.chinacoal-safety.gov.cn)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網站(www.chinasafety.gov.cn)均已開通投入運行,每日有10萬字的信息量為廣大用戶提供服務。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所屬國家信息中心光纖聯接為寬帶網,實現了與國家各部門、各有關單位的信息交換。與國家經貿委聯網,實現了專業部委〈局〉和經貿委之間辦公動態、政策法規、部分統計數據和經濟運行分析等方面的信息交換。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政府網站,到目前為止網站由原有的四十多個欄目,近一萬靜態頁面、累計點擊數20萬次增加到目前的五十多個欄目、一萬多靜態頁面、30萬次的點擊數。 另外,山東、山西、河南等省局的網站,除提供大量的煤炭信息外,有的還向職工家庭提供接入服務,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信息化的發展。五是作好辦公自動化的工作。積極發展政務信息化,為“三網一庫”(政務信息網、政務資源網、公眾服務網以及政務共享信息庫)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到目前為止,國家局機關、四川、山東等省局基本做到一人一機,人人會發送/接收電子郵件,辦公用文字資料基本實現了數字化。
面對當前知識經濟和全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及我國煤炭工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如何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的煤炭工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要抓住機遇,利用電子信息提升和再造煤炭企業,加快煤炭工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體制創新,提高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效益,確保安全生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戰,使傳統的煤炭工業實現整體優化升級。
煤炭工業電子信息“十五”發展規劃的主要目標是建設兩個網(安全生產信息網、企業綜合信息網),抓好兩個工程(企業信息化工程及安全生產信息網絡工程),謹慎探索電子商務,加強信息部門自身改革,進行結構調整和組織重組。煤炭工業電子信息“十五”工作的任務,首先是全面有力地配合行業戰略結構調整。隨著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國煤炭工業面臨著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濟結構、組織結構、市場結構的重大戰略調整。要實施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成分、跨國界的大集團戰略,提升整個煤炭經濟的質量和效益,使煤炭資源在全國范圍內依照市場規律合理配制,并積極參與全球范圍的資源配制。電子信息技術和信息網絡要服務行業結構戰略調整,充分支持企業深化改革。其次是充分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在經濟、科技激烈競爭的二十一世紀,提升煤炭企業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增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要進一步狠抓利用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圍繞增加新產品、新品種,創造新工藝、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擴大出口、加強煤炭行業的技術改造和企業信息化綜合管理,促進行業優化升級。第三是電子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向綜合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努力提升企業市場的競爭能力。要促進數控系統、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生產環境監測、輸配電系統監測、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計算機輔助工藝、計算機管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統、工業電視等系統的綜合集成和優化。將其應用于產、供、銷的全過程,并通過信息集成、過程優化及資源配置優化,實現信息流、物流和價值流的集成和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企業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第四是加強煤炭行業信息基礎設施建,提高煤炭企業信息化整體水平。煤炭工業的網絡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上網的企業,上網的政府管理部門,上網的人數雖有較快的增長,但絕對數還很小。多數企業還沒有完善的內部網,也沒有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開展經營活動,企業信息基礎設施十分薄弱。企業的管理水平與國內外先進水平有很大的差距。“信息化孤島”的狀態仍未得到改善,基于網絡的應用系統的數量很少,綜合集成的信息系統更少。應該清醒地看到,煤炭行業的整體信息化水平還很低,信息規模還很小。網絡尤其是因特網是本世紀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的重大成果,已成為人類生活、工作、學習不可缺少的部分。電子商務可使企業更多、更好地了解市場需求,促進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的轉變,推動新的適合市場需求的組織重組的實施,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因此,要特別重視企業管理現代化和電子商務系統的建設和網上交易,網上服務。要作好電子商務的基礎工作,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MIS)是最重要的關鍵環節。對原有的MIS系統要補充、完善和改造、升級,特別要按照綜合資源<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