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FA市場格局
2006/5/29 10:00:00
FA與PA各占自動化市場的半壁江山,其用戶群、產品線和供應商的不同決定了這兩者不同的市場格局。從定義上來講,FA和PA都是一個相對范疇,包含大量的產品線,并且存在交叉的情況。為了可以進行量化的討論,在本文中以PLC+HMI+低壓變頻器(<=690V)+運動控制(伺服系統)的產品集合為討論范疇。
相關數據來自中國工控網(www.dream-chase.com)歷年市場研究報告。
在中國的FA市場,歐美日系品牌占據主流,這是此市場的主要格局。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開放之初,并且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難以改變。
臺灣、內地份額有所成長,但限于在HMI、傳動等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線,并且份額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場。在控制器、運動控制等領域,本土仍處于極弱勢。
當然,市場的格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除剛才提到的臺灣與本地份額上升之外,歐美與日系之間的競爭是主要的格局變化動因。
Ø 日系廠商份額受到壓制,是近10年來自動化市場格局最大的變化和趨勢。這種趨勢主要來自于日系入市較早優勢的逐漸喪失和較為保守的市場策略。
Ø 日系傳統的中端市場、中小型自動化產品市場并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危害。市場格局的變化性趨弱。
Ø 在歐美系進入市場并重新確立市場份額格局后,大陸臺灣企業的上升成為未來市場格局最大的變化因數,但目前沒有看到大規模突破的跡象。
相關數據來自中國工控網(www.dream-chase.com)歷年市場研究報告。
在中國的FA市場,歐美日系品牌占據主流,這是此市場的主要格局。這種情況可以追溯到開放之初,并且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難以改變。
臺灣、內地份額有所成長,但限于在HMI、傳動等技術門檻較低的產品線,并且份額多集中于中低端市場。在控制器、運動控制等領域,本土仍處于極弱勢。
當然,市場的格局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除剛才提到的臺灣與本地份額上升之外,歐美與日系之間的競爭是主要的格局變化動因。
Ø 日系廠商份額受到壓制,是近10年來自動化市場格局最大的變化和趨勢。這種趨勢主要來自于日系入市較早優勢的逐漸喪失和較為保守的市場策略。
Ø 日系傳統的中端市場、中小型自動化產品市場并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危害。市場格局的變化性趨弱。
Ø 在歐美系進入市場并重新確立市場份額格局后,大陸臺灣企業的上升成為未來市場格局最大的變化因數,但目前沒有看到大規模突破的跡象。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