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自動化市場宣傳手段與平面媒體價值

自動化市場宣傳手段與平面媒體價值

——— 摘自《2005-2006中國自動化平面媒體研究報告》
2006/5/8 0:00:00
1. 自動化市場宣傳手段的分類

  展會、網站、雜志是自動化企業接觸用戶的主要一對多渠道(對比與電話和拜訪等1對1接觸)。這種一對多的屬性,就決定了其在市場推廣上的優勢和難以直接達成銷售交易的劣勢。也是企業中,一般將此部分工作列入到市場部主導,銷售部輔助的主要原因。

  這三種類型的宣傳方式,根據其硬件構架的不同,分別對應現場、網絡、平面三種方式。硬件構架的不同,也就決定了其接入難度、頻次、信息廣度、深度、成本等諸多因素的不同。

  在資源的提供方上,也可做這樣的分類,即企業內部資源和企業外部資源。即現場可分為公共展會、企業自辦研討會;網絡可分為企業網站與門戶網站;平面可分為企業通訊和專業期刊。




  當然,在主流宣傳資源之外,也存在著其他若干方式:
   搜索引擎:歸入到外部網絡資源,發展迅速,但尚未被自動化企業系統地運用。
   直郵:兼具平面的企業內部與外部兩種方式。其價值尚未被自動化企業廣泛認可。
   戶外、大眾媒體(電視、報紙)等:運用較少。

2. 平面媒體價值

  雜志與展會不同,在其廣告價值之外,有媒體屬性的存在,這也是雜志的根本屬性。媒體屬性主要指對信息的選擇權和信息對大眾的傳遞權。后者——發行覆蓋是雜志廣告的基礎,而前者——專業和公信力則是雜志廣告的價值增幅器。

  雜志之于廠商的價值,一為雜志廣告,二為雜志文章的軟性導向。廣告是廠商較為直接控制的因素。而這些廠商價值的產生,最終要歸結為雜志自身屬性的優劣——媒體屬性決定廣告價值。因此,評價雜志的價值即為評價其覆蓋度與公信力。
在調查之前,或者是閱讀這份“用戶閱讀行為”的研究之前,需要了解中國自動化雜志的幾個事實:

  ◆數量偏多,欠缺權威:中國市場存在超過60種自動化雜志。按照發行和主辦方可以分為3類:官辦(研究所、學會主辦,前身為科普或學術刊物)、民辦和國外出版集團。由于缺乏監管,市場的自然淘汰期也還遠遠沒有結束。在自動化雜志中,就出現了數量過多、良莠不齊的情況。雜志市場的成熟度低于自動化市場。

  一般雜志的發行量從數千到兩萬不等,一般不會超過兩萬。

  ◆欠缺對自動化市場和技術的判斷:公信力是媒體的關鍵屬性。而工業媒體的公信力則是由“專業”來體現的,即能否選擇和編輯有價值的信息,傳遞給用戶。選擇和編輯既包含雜志內容的編輯,又涵蓋對廣告的選擇和組合。但這兩點,在中國自動化雜志上都有所欠缺。雜志內容多為對外約稿,即使不論“用于評職稱”等遺留的陋習,整體編輯水平還是有所欠缺。雜志自行撰寫的文章數量偏少,并且多為簡短的新聞報道,缺乏深度的評論文章。在廣告方面,還沒有看到有導向和選擇性的廣告組合,更多的不節制的廣告頁擴充。目前的自動化雜志缺乏對自動化技術和市場的判斷能力——或者說,在中國自動化雜志市場有一個奇怪的現象:供應商是專業的自動化廠商,讀者是專業的電控工程師,而聯系這兩者間的媒體卻往往是最脫離市場環節的非自動化專業人士。

  在讀者群上,由于網絡等更高效媒體的出現和成熟,雜志也不再有10年前絕對主流媒體的風光了。在2005-2006年,工控網參展和進行市場研究(PLCHMI、變頻器、DCS等)的過程中,詢問了受訪者(最終用戶和OEM)其獲取自動化信息的主要渠道,并加以排序。以下的是“最重要的3個信息渠道”的統計結果。




  需要說明的是,市場上尚無擁有絕對優勢的傳媒渠道,更多用戶選擇的是組合的信息獲取方式。即使排名在前的門戶網站也只有49.9%的覆蓋率,并且要考慮到,本次調查主要利用a.gongkong.com這個網絡平臺(80%來自網絡,20%來自電話與現場采訪),對于行業門戶網站有相當多的加權效果。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