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電量傳感器市場 阮賜元弘毅自主品牌
——— 專訪維博公司總經理、高級職業經理人、研究員級高工阮賜元
2007/9/11 16:37:00
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我國自動化領域,放眼主流,幾乎盡是國際品牌,有人慨嘆,所謂中國自動化,不過一塊巨大市場蛋糕而已。在多數人津津樂道于自動化應用水平的同時,更有一批默默弘毅之“士”,他們不但伴隨并見證了中國自動化應用史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是整個三十年,更是他們,“言忠信,行篤敬”,從只身創業到打造自主品牌,投身于自動化產業的發展和建設,成為我國自動化領域值得尊敬的人物。
阮賜元,維博公司總經理,即為其中一員。

維博公司總經理、高級職業經理人、研究員級高工阮賜元
地處我國西南,源自兵器工業第58研究所,我國最大的電量傳感器研發生產基地——不管是阮賜元,還是維博公司,都極具典型意義,從傳統中走來,在繼承中創新和發展,正是阮賜元和維博公司開創了我國電量傳感器的市場和產業。在接受中國工控網專訪時,阮總道出的是中國自動化領域一代創業者的風雨歷程。
中國工控網: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總有一個值得流傳的發展故事,作為國內最大的電量傳感器研發生產基地,維博從起步到上規模,走過了怎樣一段發展故事?
阮總:十多年來,維博走過了一段起伏跌宕的發展之路,歸結起來,維博的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創業階段 (1989年-1991年):在這三年過程中,基本是我一個人在打拼。那時,我還是中國兵器工業第58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從事自動檢測工作,在做過幾個項目之后,我感觸頗深:每個項目之后,科研人員辛勤的成果,往往都束之高閣,其價值均無法得到延續發展。如我們曾為某高速自動化彈藥生產線研制了十多種傳感器,由于技術先進,當時作為科研成果上報并獲得了一等獎,但之后再無后續發展。
由此我陷入了這樣的思考:第一,能否將科研成果轉為產品,不僅服務于軍工事業,更可以服務于社會,因為科學技術是可以為各行各業所通用的;第二,將個人成功經驗積累下來,傳承給更多的后來者。試想,用以自動檢測的傳感器,存在諸多的匹配、干擾、安全隔離等問題,在解決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中,我積累了許多經驗,如果將這種經驗產品化,做成模塊,豈不是可以解決許多類似的問題?第三,當時正好趕上了所謂的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并由此帶來了電網污染問題,同時,變頻器開始應用,出現了變頻信號,傳統的電測產品無法測量這些的信號。加之計算機開始大量使用,控制系統在變小,但檢測系統越來越大。作為科研人員,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和需求,我就有責任努力去解決。
基于這樣的初衷,我于是開始著手研發工作。與此同時,國務院、中央軍委做出決定,將軍轉民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研究所為“產品”立項了,但由于沒有任何產品經驗,甚至“搞產品”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因此實際上得到的支持很少。因此,我只能白天做科研,晚上才能做產品。由于缺少經費,我就利用廢舊器材,利用業余時間開發了8種產品。這就是我們的第一代電量隔離傳感器產品。
產品出爐了,但銷售是另一個新課題。雖然我們的產品經專家評審的評價很高,但沒有哪個單位敢于采用!我走訪了省、市電力局等30多家單位,兩年多僅賣出1個產品,我記得當時那只產品的售價是400元,我因此拿到了十元獎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到1991年年底,情況開始有所好轉,成都科大、重慶大學以及一些工廠開始試用,在我走訪的總共60多家單位中,有10多單位采用了我們的產品,并實現了當年3.5萬元的銷售收入。
試產試銷階段(1992年-1994年):市場經濟環境中,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產品,也要會營銷,尤其是電量隔離傳感器這樣的新興產品。1992年,我們開始進行廣告宣傳,當年就取得了較好業績,銷售額突破了10萬元。
同時,我們在1991年申報產品專利,1992年,我們取得了光電耦合式微型電量傳感器的專利。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專利也是全球第一個電量傳感器的專利,比第二個專利早了11年,所以可以說,維博公司是電量傳感器產業和市場的開創者。1994年,維博公司編寫了企業標準,并通過了國家計量器具新產品型式鑒定,取得了“CPA”型式批準證書和“CMA”制造生產許可證。從此,維博的產品成為了國家法律認可的計量產品。
在這三年過程中,維博的電量傳感器逐漸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至1994年,我們已經擁有120多家用戶,年銷售達到30萬。也是在這個階段,我們研究所的態度才開始明顯轉變,開始支持我們的發展,并組建了專門的團隊。
產業化發展階段(1994年-2001年):這也是企業的高速成長階段。由于所里給了較好的政策,企業開始獨立核算,我們以每年平均增長80%的高速度快速發展。這期間,我們完成了產品的多次更新換代,到1998年,我們開發了自己的專用集成電路,并推出了里程碑式的第四代產品,這也是我個人開發的最后一個系列產品。至今,這一代產品仍然是維博公司的主流產品,占據了70%的銷售比例。這期間,我們還首創了微型電量隔離傳感器,也是國內最好的產品,可惜當時沒申報專利。同時,在產品與技術的發展方面,我們得到了國家863計劃的支持,開始了智能電量傳感器的開發。
在這期間,我們的產值規模從幾十萬發展到了1500萬,用戶超過了3000家。同時,在1995年之后,在我們的發展帶動下,國內成長了一批新的市場參與者。可以說,在我們的帶領下,國內已經產生了一個新興的電量傳感器行業。我們的電量傳感器也支持了眾多國家大型項目,如我們是鐵道部唯一一家指定配套電量傳感器的單位,我們的產品成功應用于每次鐵路大提速中,可謂見證了我國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
改制陣痛階段(2002-2003年):這期間,適逢企業改制過渡,研究所減少了支持,企業兩年停滯不前,流失了許多發展機遇。應該說,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隨著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以及綿陽市政府的支持,2004年終于改制成功,組建了現在的綿陽市維博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穩步發展階段(2004年至今):改制成功后,維博變成了多元化、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型有限責任公司,維博公司由此跨入了穩步發展階段。到2006年,企業規模再次翻番,營業額達到了4000多萬,現在我們每年要求達到30%的增長,今年的目標是5000萬,到2009年時,要實現8000萬-1億元的目標。現在,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滿足于做58所最大的產業,我們要成為國內最大最強的電量隔離傳感器的研發和供應基地。

聯合國都靈培訓中心結業儀式上的阮賜元
中國工控網:在研發、生產、市場化應用等各個方面,維博公司目前處于怎樣的發展水平?相比世界水平,我國電量傳感器產業,以及維博處于怎樣的位置?
阮總:在研發、生產、市場化應用等各個方面,維博在國內肯定是領頭羊。我們有四個“三分之一”政策:第一,每年要更新換代1/3的產品;第二,每年的新產品銷售額不低于1/3;第三,每年開拓的新用戶必須達到總數的1/3;第四,每年新增加的市場必須達到總銷售額的1/3。能做到這四個1/3,相信我們能夠做到一直領先發展。
目前,維博牌WB系列產品已達到十大系列、1000多種型號、數萬種規格,可以對線路中的電流、電壓、頻率、功率等電參量進行高速、高精度的隔離檢測和變換,可以模擬量輸出,也可數字量總線式輸出。作為傳統電測產品的替代產品,WB電量傳感器的知名度已經越來越高,取代了許多傳統產品,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是最具發展前途的新興傳感器產品之一。在國內市場領先的基礎上,我們也開始了與國際公司合作,正在走向國際市場,目前,我們已向10多個國家提供樣品,并且已經有出口業務的突破。
與國際技術水平相比,我們在模擬量產品方面并不落后,但在智能化產品方面,由于受制于芯片等核心器件,我們尚有待努力。
中國工控網:相比國際品牌,我國的傳感器產業整體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您看來,這些差距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彌補?維博公司有怎樣的規劃?
阮總:首先,在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術上,我們還是跟隨者;第二,體現在工藝水平上,我們也有一定差距;第三,在產品可靠性方面,受到器件工藝的限制,我們也需要提高;第四,隨著企業規模化運營,國際企業也逐漸本土化,產品價格越來越低,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的有些企業也面臨著競爭的壓力。
針對電量傳感器,我認為我們應該做好下面的“四化”工作:
第一, 產品元件化,現在的電量傳感器是模塊,而我希望產品成為標準的元件,讓高貴的產品平民化,讓所有的工程師在需要高精度、高效率解決隔離、匹配、干擾和信號轉換問題時,首先能想到元件化的電量傳感器。那時,電量傳感器產品將成為標準器件,產品市場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第二, 從低功耗到無源化,節能降耗是國家政策,作為電測產品,自身降耗應該首當其沖。無源化的產品將直接從信號中取電,可以簡化接線,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也便于產品的普及應用。
第三, 智能化/多功能化,這是必然方向,將來的傳感器可以做到自動識別信號,自動轉換信號,用戶可靈活編程,且選型簡單。
第四, 低成本化,降低產品成本也就意味著給用戶帶來了更多價值,同時也拓展了產品的應用范圍。當然,我們也提供高端的軍工產品,但面向民用市場,我們一定要為用戶提供最高性價比的產品,讓產品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
中國工控網:電量傳感器的主要市場有哪些?維博公司的產品主要面向哪些市場?
阮總:由于電量隔離傳感器是新型的電測產品,信號的隔離測量和轉換是提高控制系統可靠性的重要保證。在控制系統和監測系統中,只要有電信號,有信號轉換的地方,都可以用電量傳感器產品。
作為新型的電測產品,電量隔離傳感器首先被可靠性要求<
阮賜元,維博公司總經理,即為其中一員。

維博公司總經理、高級職業經理人、研究員級高工阮賜元
地處我國西南,源自兵器工業第58研究所,我國最大的電量傳感器研發生產基地——不管是阮賜元,還是維博公司,都極具典型意義,從傳統中走來,在繼承中創新和發展,正是阮賜元和維博公司開創了我國電量傳感器的市場和產業。在接受中國工控網專訪時,阮總道出的是中國自動化領域一代創業者的風雨歷程。
中國工控網:一個成功的企業背后總有一個值得流傳的發展故事,作為國內最大的電量傳感器研發生產基地,維博從起步到上規模,走過了怎樣一段發展故事?
阮總:十多年來,維博走過了一段起伏跌宕的發展之路,歸結起來,維博的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創業階段 (1989年-1991年):在這三年過程中,基本是我一個人在打拼。那時,我還是中國兵器工業第58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的工程師,從事自動檢測工作,在做過幾個項目之后,我感觸頗深:每個項目之后,科研人員辛勤的成果,往往都束之高閣,其價值均無法得到延續發展。如我們曾為某高速自動化彈藥生產線研制了十多種傳感器,由于技術先進,當時作為科研成果上報并獲得了一等獎,但之后再無后續發展。
由此我陷入了這樣的思考:第一,能否將科研成果轉為產品,不僅服務于軍工事業,更可以服務于社會,因為科學技術是可以為各行各業所通用的;第二,將個人成功經驗積累下來,傳承給更多的后來者。試想,用以自動檢測的傳感器,存在諸多的匹配、干擾、安全隔離等問題,在解決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中,我積累了許多經驗,如果將這種經驗產品化,做成模塊,豈不是可以解決許多類似的問題?第三,當時正好趕上了所謂的工業革命第三次浪潮,并由此帶來了電網污染問題,同時,變頻器開始應用,出現了變頻信號,傳統的電測產品無法測量這些的信號。加之計算機開始大量使用,控制系統在變小,但檢測系統越來越大。作為科研人員,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和需求,我就有責任努力去解決。
基于這樣的初衷,我于是開始著手研發工作。與此同時,國務院、中央軍委做出決定,將軍轉民正式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研究所為“產品”立項了,但由于沒有任何產品經驗,甚至“搞產品”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因此實際上得到的支持很少。因此,我只能白天做科研,晚上才能做產品。由于缺少經費,我就利用廢舊器材,利用業余時間開發了8種產品。這就是我們的第一代電量隔離傳感器產品。
產品出爐了,但銷售是另一個新課題。雖然我們的產品經專家評審的評價很高,但沒有哪個單位敢于采用!我走訪了省、市電力局等30多家單位,兩年多僅賣出1個產品,我記得當時那只產品的售價是400元,我因此拿到了十元獎金。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到1991年年底,情況開始有所好轉,成都科大、重慶大學以及一些工廠開始試用,在我走訪的總共60多家單位中,有10多單位采用了我們的產品,并實現了當年3.5萬元的銷售收入。
試產試銷階段(1992年-1994年):市場經濟環境中,好酒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產品,也要會營銷,尤其是電量隔離傳感器這樣的新興產品。1992年,我們開始進行廣告宣傳,當年就取得了較好業績,銷售額突破了10萬元。
同時,我們在1991年申報產品專利,1992年,我們取得了光電耦合式微型電量傳感器的專利。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專利也是全球第一個電量傳感器的專利,比第二個專利早了11年,所以可以說,維博公司是電量傳感器產業和市場的開創者。1994年,維博公司編寫了企業標準,并通過了國家計量器具新產品型式鑒定,取得了“CPA”型式批準證書和“CMA”制造生產許可證。從此,維博的產品成為了國家法律認可的計量產品。
在這三年過程中,維博的電量傳感器逐漸得到了廣大用戶的認可,至1994年,我們已經擁有120多家用戶,年銷售達到30萬。也是在這個階段,我們研究所的態度才開始明顯轉變,開始支持我們的發展,并組建了專門的團隊。
產業化發展階段(1994年-2001年):這也是企業的高速成長階段。由于所里給了較好的政策,企業開始獨立核算,我們以每年平均增長80%的高速度快速發展。這期間,我們完成了產品的多次更新換代,到1998年,我們開發了自己的專用集成電路,并推出了里程碑式的第四代產品,這也是我個人開發的最后一個系列產品。至今,這一代產品仍然是維博公司的主流產品,占據了70%的銷售比例。這期間,我們還首創了微型電量隔離傳感器,也是國內最好的產品,可惜當時沒申報專利。同時,在產品與技術的發展方面,我們得到了國家863計劃的支持,開始了智能電量傳感器的開發。
在這期間,我們的產值規模從幾十萬發展到了1500萬,用戶超過了3000家。同時,在1995年之后,在我們的發展帶動下,國內成長了一批新的市場參與者。可以說,在我們的帶領下,國內已經產生了一個新興的電量傳感器行業。我們的電量傳感器也支持了眾多國家大型項目,如我們是鐵道部唯一一家指定配套電量傳感器的單位,我們的產品成功應用于每次鐵路大提速中,可謂見證了我國鐵路事業的快速發展。
改制陣痛階段(2002-2003年):這期間,適逢企業改制過渡,研究所減少了支持,企業兩年停滯不前,流失了許多發展機遇。應該說,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但隨著兵器裝備集團公司以及綿陽市政府的支持,2004年終于改制成功,組建了現在的綿陽市維博公司有限責任公司。
穩步發展階段(2004年至今):改制成功后,維博變成了多元化、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型有限責任公司,維博公司由此跨入了穩步發展階段。到2006年,企業規模再次翻番,營業額達到了4000多萬,現在我們每年要求達到30%的增長,今年的目標是5000萬,到2009年時,要實現8000萬-1億元的目標。現在,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滿足于做58所最大的產業,我們要成為國內最大最強的電量隔離傳感器的研發和供應基地。

聯合國都靈培訓中心結業儀式上的阮賜元
中國工控網:在研發、生產、市場化應用等各個方面,維博公司目前處于怎樣的發展水平?相比世界水平,我國電量傳感器產業,以及維博處于怎樣的位置?
阮總:在研發、生產、市場化應用等各個方面,維博在國內肯定是領頭羊。我們有四個“三分之一”政策:第一,每年要更新換代1/3的產品;第二,每年的新產品銷售額不低于1/3;第三,每年開拓的新用戶必須達到總數的1/3;第四,每年新增加的市場必須達到總銷售額的1/3。能做到這四個1/3,相信我們能夠做到一直領先發展。
目前,維博牌WB系列產品已達到十大系列、1000多種型號、數萬種規格,可以對線路中的電流、電壓、頻率、功率等電參量進行高速、高精度的隔離檢測和變換,可以模擬量輸出,也可數字量總線式輸出。作為傳統電測產品的替代產品,WB電量傳感器的知名度已經越來越高,取代了許多傳統產品,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是最具發展前途的新興傳感器產品之一。在國內市場領先的基礎上,我們也開始了與國際公司合作,正在走向國際市場,目前,我們已向10多個國家提供樣品,并且已經有出口業務的突破。
與國際技術水平相比,我們在模擬量產品方面并不落后,但在智能化產品方面,由于受制于芯片等核心器件,我們尚有待努力。
中國工控網:相比國際品牌,我國的傳感器產業整體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您看來,這些差距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彌補?維博公司有怎樣的規劃?
阮總:首先,在基礎理論和基礎技術上,我們還是跟隨者;第二,體現在工藝水平上,我們也有一定差距;第三,在產品可靠性方面,受到器件工藝的限制,我們也需要提高;第四,隨著企業規模化運營,國際企業也逐漸本土化,產品價格越來越低,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的有些企業也面臨著競爭的壓力。
針對電量傳感器,我認為我們應該做好下面的“四化”工作:
第一, 產品元件化,現在的電量傳感器是模塊,而我希望產品成為標準的元件,讓高貴的產品平民化,讓所有的工程師在需要高精度、高效率解決隔離、匹配、干擾和信號轉換問題時,首先能想到元件化的電量傳感器。那時,電量傳感器產品將成為標準器件,產品市場才有長久的生命力。
第二, 從低功耗到無源化,節能降耗是國家政策,作為電測產品,自身降耗應該首當其沖。無源化的產品將直接從信號中取電,可以簡化接線,提高產品的可靠性,也便于產品的普及應用。
第三, 智能化/多功能化,這是必然方向,將來的傳感器可以做到自動識別信號,自動轉換信號,用戶可靈活編程,且選型簡單。
第四, 低成本化,降低產品成本也就意味著給用戶帶來了更多價值,同時也拓展了產品的應用范圍。當然,我們也提供高端的軍工產品,但面向民用市場,我們一定要為用戶提供最高性價比的產品,讓產品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
中國工控網:電量傳感器的主要市場有哪些?維博公司的產品主要面向哪些市場?
阮總:由于電量隔離傳感器是新型的電測產品,信號的隔離測量和轉換是提高控制系統可靠性的重要保證。在控制系統和監測系統中,只要有電信號,有信號轉換的地方,都可以用電量傳感器產品。
作為新型的電測產品,電量隔離傳感器首先被可靠性要求<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趣在維博,樂迎五一
春風如你 一路繁花 趣野吧——維博工會開展春日踏青活動
“巧手拾趣,百花綻放”——維博工會開展三八節活動
維博公司鄭重聲明
堅定信念,奮力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