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低壓變頻器市場分析
2007/10/25 9:36:00
中國自動化市場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經開始進入格局穩定的局面。從過去三年的市場份額情況看,幾無大的變化。
然而有一個趨勢,一直在醞釀和發展中,即國外品牌與國內品牌的沖突——國外品牌開始通過并購、進一步本土化等方式進入中低端;國內品牌通過技術、市場積累開始沖擊上層市場——這兩者的競爭開始影響到主流市場,尤以變頻器市場為明顯。
將視線轉移到本地供應商身上,這是大家已經在做的事情。
份額現象:
接近20%的份額,意味著16個億的市場已經掌握在本土供應商的手中。臺達已經進入完全的主流供應商領域,森蘭、英威騰等也在競爭中成長到億元級別。這一切,都在展示國產品牌的力量。
國外仍然是主流,但國內廠商已經力量已經充分積蓄,格局將變為變,這就是中國低壓變頻器所處的微妙時期。
原因淺析:
份額數據為表象,在其背后,可以看到的因素有三:
一、逐步掌握矢量技術,開始進入OEM市場。時間倒退三年,本土變頻器市場也有百家,總體份額也在15%左右,然而所有的本地參與者都是在風機泵類這樣的初級始場拚殺,在重要的機械配套市場,幾乎全部由國外產品壟斷,更不用說提升類負載和大型傳動。在現在,情況已經悄然改變,在國內幾家領導廠商陸續宣布和推出矢量變頻技術后,OEM開始有了更加經濟的選擇。這在成本壓力巨大的機械制造行業,無疑是重大的供應商更替因素。而且英威騰、匯川等諸多變頻器企業地處深圳,正是華南這個輕工機械制造中心的中心——OEM市場更能加速拓展。
二、本土廠商已經達成規?;姆e累。1億規模的企業已經有3-4家,5000萬級別更是要屈指而算。規模和時間積累一直是本地自動化廠商面臨的瓶頸。這一點,在變頻器市場,已經得到充分的磨練。
三、國外廠商尚未形成對低端市場的有效覆蓋。已經開始有所動作,譬如近年看到的并購事件,陸續推出的本地型產品等。但在中國工控網(www.dream-chase.com)的市場研究中發現,在國外廠商和國內廠商競爭的中低端市場交界,國外廠商仍然處于明顯的守勢。幾乎所有的品牌替代案例都是國內取代國外,而反者鮮見。不過,可見的實質性動作,已經展示了國外主流廠商對這種威脅的足夠重視,相信在未來很短時間內,國外廠商在中低端市場的布局開始發力后,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也談未來:
慎談趨勢,這是中國工控網(www.dream-chase.com)在幾年市場研究經驗中形成的信條之一。當然,這是遵循“小心求證”的結果之一,但更多的來自于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與多變對預測帶來的難度。
對于變頻器市場的格局——維持穩定,仍然是目前我們持的主要觀點。但是,國內公司的成長已經開始取得質的變化,這一點,已經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并且影響在未來仍然會擴大。
簡單劃分,對應市場的高中低端,分別為提升類負載、機械類負載和風機泵類負載。在后者,國內廠商之表現已經有目共睹,在機械類負載,市場足夠大,并且其需求也有諸多低端分布,因此為國內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只要技術有所突破,市場必有反映。對于前者,提升類負載(起重、電梯),仍然有較大的市場和技術壁壘。但風機泵類+機械負載已經將國內品牌的原有場地擴大了一倍以上。這種空間,將是本土公司未來幾年的最大成長性所在。
在變頻器市場之外,可以看到,已經開始有全方位FA產品供應商的雛形出現。臺達就是最好的例證,變頻器起家、輻射PLC、HMI、伺服,已經形成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并且市場表現出很高的接納度。本土品牌,譬如英威騰,在長期戰略中,也有類似的拓展計劃。
競爭將由產品提升至解決方案,而決戰就在OEM市場。
然而有一個趨勢,一直在醞釀和發展中,即國外品牌與國內品牌的沖突——國外品牌開始通過并購、進一步本土化等方式進入中低端;國內品牌通過技術、市場積累開始沖擊上層市場——這兩者的競爭開始影響到主流市場,尤以變頻器市場為明顯。
將視線轉移到本地供應商身上,這是大家已經在做的事情。
份額現象:
接近20%的份額,意味著16個億的市場已經掌握在本土供應商的手中。臺達已經進入完全的主流供應商領域,森蘭、英威騰等也在競爭中成長到億元級別。這一切,都在展示國產品牌的力量。
國外仍然是主流,但國內廠商已經力量已經充分積蓄,格局將變為變,這就是中國低壓變頻器所處的微妙時期。
原因淺析:
份額數據為表象,在其背后,可以看到的因素有三:
一、逐步掌握矢量技術,開始進入OEM市場。時間倒退三年,本土變頻器市場也有百家,總體份額也在15%左右,然而所有的本地參與者都是在風機泵類這樣的初級始場拚殺,在重要的機械配套市場,幾乎全部由國外產品壟斷,更不用說提升類負載和大型傳動。在現在,情況已經悄然改變,在國內幾家領導廠商陸續宣布和推出矢量變頻技術后,OEM開始有了更加經濟的選擇。這在成本壓力巨大的機械制造行業,無疑是重大的供應商更替因素。而且英威騰、匯川等諸多變頻器企業地處深圳,正是華南這個輕工機械制造中心的中心——OEM市場更能加速拓展。
二、本土廠商已經達成規?;姆e累。1億規模的企業已經有3-4家,5000萬級別更是要屈指而算。規模和時間積累一直是本地自動化廠商面臨的瓶頸。這一點,在變頻器市場,已經得到充分的磨練。
三、國外廠商尚未形成對低端市場的有效覆蓋。已經開始有所動作,譬如近年看到的并購事件,陸續推出的本地型產品等。但在中國工控網(www.dream-chase.com)的市場研究中發現,在國外廠商和國內廠商競爭的中低端市場交界,國外廠商仍然處于明顯的守勢。幾乎所有的品牌替代案例都是國內取代國外,而反者鮮見。不過,可見的實質性動作,已經展示了國外主流廠商對這種威脅的足夠重視,相信在未來很短時間內,國外廠商在中低端市場的布局開始發力后,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也談未來:
慎談趨勢,這是中國工控網(www.dream-chase.com)在幾年市場研究經驗中形成的信條之一。當然,這是遵循“小心求證”的結果之一,但更多的來自于中國市場的高速成長與多變對預測帶來的難度。
對于變頻器市場的格局——維持穩定,仍然是目前我們持的主要觀點。但是,國內公司的成長已經開始取得質的變化,這一點,已經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并且影響在未來仍然會擴大。
簡單劃分,對應市場的高中低端,分別為提升類負載、機械類負載和風機泵類負載。在后者,國內廠商之表現已經有目共睹,在機械類負載,市場足夠大,并且其需求也有諸多低端分布,因此為國內公司提供了大量的機會,只要技術有所突破,市場必有反映。對于前者,提升類負載(起重、電梯),仍然有較大的市場和技術壁壘。但風機泵類+機械負載已經將國內品牌的原有場地擴大了一倍以上。這種空間,將是本土公司未來幾年的最大成長性所在。
在變頻器市場之外,可以看到,已經開始有全方位FA產品供應商的雛形出現。臺達就是最好的例證,變頻器起家、輻射PLC、HMI、伺服,已經形成解決方案的提供能力,并且市場表現出很高的接納度。本土品牌,譬如英威騰,在長期戰略中,也有類似的拓展計劃。
競爭將由產品提升至解決方案,而決戰就在OEM市場。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