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2008年中國伺服市場格局有所變化

2008年中國伺服市場格局有所變化

2009/4/24 10:06:00
 

目前國內的伺服產品市場以國外品牌為主,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伺服產品市場超過80%的市場份額,其他為新發展起來的臺灣和本土的伺服品牌。

Ø        YaskawaPanasonicMitsubishi為代表的日系品牌由于在中小OEM市場的優異表現,曾占據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這一格局在2008年有所改變,市場份額由50%下降為40%。這與中國的OEM產業格局關聯重大。因為在中國,民營資本的保障不夠,在經濟危機到來時首先受到沖擊,而這些企業的產品又以中低端為主。曾經為整個中國自動化市場做出重要貢獻的這個“長尾”,在2008年幾乎遭到了覆滅性的打擊。

Ø        SiemensBosch RexrothLenze所代表歐美系品牌在市場占有率有所提升,市場份額由2007年的30%提升到2008年的40%。除去OEM高端設備比重提升這一因素之外,更得益于歐美品牌積極的市場策略。

Ø        臺灣品牌的伺服產品近兩年在市場推廣方面大放異彩,以臺達和東元為代表。特別是臺達在市場上表現突出,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仍保持了較高速度增長。臺灣品牌的伺服產品價格和技術水平都定位在國產和進口品牌之間,在競爭中主要突出性價比及完善的服務方案的提供,為廣大中小OEM用戶所接受。

Ø        本土的伺服產品供應商多是以原步進產品的供應商及數控產品提供商發展而來。如廣數控、北京和利時電機、華中數控、南京埃斯頓、眾為興、白山、雷賽等。依靠原有的銷售渠道和技術積累,隨著用戶對國產伺服產品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再加上本身基數較低,這些公司的伺服產品銷售業績也處在逐步上升的態勢。

     “隨著國際知名品牌偏重中高端市場的策略清晰化,加之國內廠商受限技術實力,中低端市場即中小OEM客戶將是國內運動控制供應商未來幾年的市場定位,中低端市場、尤其低端市場將成為以國內供應商競爭為主的市場格局。南京埃斯頓、廣州數控等企業會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支持,但短期內尚無法改變市場格局。但大飛機項目、鼓勵自主創新的大背景或可在未來3年改變這一市場格局。” e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中國聯通首個量子通信產品“量子密信”亮相!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