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電氣:智能電網在中國將會前景廣闊
近日,通用電氣公司(GE)與國家電網公司、中國科學院共同簽署了《智能電網技術標準工作戰略合作備忘錄》,三方將通過資源優勢互補,共同推動我國智能電網標準化建設。
GE全球副總裁、輸配電業務全球總裁鮑勃·格力甘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的智能電網建設發展良好,在許多領域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GE十分看好中國的智能電網發展前景,并同中國的電網企業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希望能夠將其在全球的經驗和技術與中國分享。
有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對智能電網建設的投資已超過美國,在智能電網的發展過程中,兩國各自具有怎樣的特色?
鮑勃·格力甘:的確,中國在電網的規模和投資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中國的電網企業在發展智能電網方面也具有自身優勢。中國目前在特高壓與高壓輸配電領域的許多技術都是引領全球的。另外,由于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發電領域的迅速發展,可再生能源電力接入電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不過,智能電網是一個龐大而完整的體系,在電力消費端、需求響應等方面,歐美國家暫時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在消費端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上,歐美市場也相對比較成熟。
GE作為全球性的企業,在許多國家都有參與上述相關的項目,我們會將這些技術與經驗加以整合,運用到我們與中國電網企業合作的項目中。由于未來將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并入電網,GE希望能夠在這方面加強與國內電網企業的合作,解決這其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這一領域我們同中國電網企業間還有大量合作的空間與潛力。
在將國外技術引進中國的過程中,GE如何適應中國市場?
鮑勃·格力甘:事實上,任何一個特定的市場都有其特定的需求,比如在輸配電領域,中國與美國的傳輸方式、數據獲得方式等可能有很大不同,但是技術基礎是相同的。我們會將引進的技術相應地做本土化改造,令其能夠適應中國的市場。
另外,在引入技術的過程中,我們勢必會同市場、用戶進行交流和互動,這有助于我們把中國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理念帶向國際市場,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中美兩國在智能電網建設過程中應該存在許多共同之處,然而,在中國得到應用的特高壓輸電技術為什么在美國沒有得到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鮑勃·格力甘:中國在這方面是比較獨特的。因為中國的資源多分布在西部,而電力需求較大的地區多出現在東部,這為長距離輸電創造了條件;另外,中國的電網與電網企業相對統一,因此發展特高壓有其現實的意義。這一特點與俄羅斯、印度等國有相似之處。
而美國,雖然從領土面積上看與中國相仿,但是美國的電網企業模式與中國卻不同。在美國有許多獨立的電網,并且分別隸屬于不同的電網公司,在輸配電方面并非統一。就在最近,美國也有過討論,嘗試升高電壓等級,有數據提出可升高至765千伏,但是由于涉及多家電網企業,加上審批程序較為復雜,因此特高壓在美國并沒有大規模商業化。
中國的這種大規模電網模式與美國的眾多獨立電網模式相比,各自的優勢是什么?
鮑勃·格力甘:大規模的電網比較容易帶來規模效應;而小規模電網對于電網運營模式、技術等方面的選用比較靈活,利于企業進行試點,從而選擇有利的模式。我們很高興地看到,GE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公司一直都在密切關注著全球多家電網公司的試驗成效,以便為其電網建設提供參考意見,這對于發展電網是很有好處的。
儲能在智能電網建設中占有怎樣的地位?
鮑勃·格力甘:儲能對于電力行業的作用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傳統電網對電力的供需平衡要求是十分嚴格的,儲能技術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電網時時保持電力的供需平衡。
GE在美國通過智能電網項目在這一領域有著諸多的探索,同時,在夏威夷、加拿大等地也進行了一些試點的項目。我們認為這一領域的發展前景是激動人心的,GE也希望未來能夠同中國的電網企業有所合作。
不過,目前,儲能技術的成本還相對偏高。我認為,除去儲能,通過峰谷電價調節、引導改變消費者的消費方式等方法,也可以為企業帶來大量的收益。

提交
國家重大裝備企業齊聚高交會 中國科技第一展11月深圳舉行
東土精彩亮相華南工博會,展現未來工業前沿技術
ATMS邀請函 | 以智馭新,協作創造汽車行業新質生產力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