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節能增效是一項綠色投資

節能增效是一項綠色投資

——— 專訪施耐德電氣中國副總裁,工業事業部OEM總經理 艾小明先生

       根據相關統計顯示,包括食品生產、飲料生產、煙草生產、紡織品生產、家具生產、紙張及紙制品生產、醫藥生產、金屬制品生產、通用機械生產、通用設備生產等13個OEM行業占中國總能源消耗的9%,而各種機器則必須至少提高效率達6%,才有可能達到國家“十二五”的整體目標。施耐德電氣,作為全球領先的能效管理專家,提供了MachineStruxure機器自動化平臺解決方案概念來應對這一挑戰。施耐德電氣的OEM負責人艾小明跟工控網記者詳細傳達了施耐德電氣為中國機械制造產業描繪的綠色夢想。

綠色機器五大關鍵詞

       過去,一談到綠色,只會聯想到環保節能。但是對于施耐德電氣,綠色包括更多的內容。艾小明用五大關鍵單詞闡述了施耐德電氣對于綠色機器的定義:

       高產。國家要提高轉型,轉型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機器效率。

       可靠。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不同的電網電壓,生產機器必須要可靠。因為國內的電網很不平和穩定。上午用電人數多,為了達到要求,供電商把電壓提升起來滿足需求。到晚上都歇工以后突然一下電壓回升到很高,這對整個機器是不安全的,所以機器必須要適應整個應用環境的變化。

       安全。不僅僅是保護機器,還保護人身的安全。再延伸一點就是工作環境對人的友好性。目前歐洲的標準在這方面比較領先,中國針對某些行業安全的標準也已經開始制訂。安全除了滿足標準以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它必須要具備智能的檢測和應對。除了安全問題機器設備還能夠確保它能夠快速的恢復,這是通常所說的更延伸的安全性,對于生產的安全性。有些鍋爐沒有辦法在出了問題以后有反映。

       經濟。經濟性不單是經濟便宜,是同時做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例如,任何產品都需要經歷從研發到上市的過程,如果能縮短這個周期時間,便變相提升了競爭力,這是我們倡導的經濟性。

       環保。環保有幾個關鍵的理念,第一個要符合環保的法規,現在越來越強調。比如說施耐德電氣元器件符合歐洲ROHS的標準。我們還有一個標準叫能效標準,現在大家日常熟悉的冰箱、空調是一級能效、二級能效、三級能效。最近美國也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冰箱它有不同的能效標準。

綠色機器從何而來

       施耐德電氣通過MachineStruxure機器自動化平臺幫助機械制造商打造綠色機器,幫助客戶提升性能、優化成本并降低能耗。除了這個統一的平臺之外,施耐德電氣推出了更進一步的理念,將自動化的產品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把很多控制工藝變成一個標準化產品,比如分組、控制、切割等等都通過自動化實現,應用功能塊覆蓋了包裝、紡織、機械、金屬加工、物料輸送,風機、起重等行業。此外,施耐德電氣把服務的理念貫穿到整個機械生命周期,從開始設計構思,施耐德電氣的工程師們就跟機器制造商一起來設計,安裝調試,出廠,接觸最終用戶,甚至到最終用戶現場安裝調試,生產運行。不僅如此,施耐德電氣還針對中國市場進行因地制宜的研發。MachineStruxure針對優選市場解決方案中的核心產品- MagelisGXO亮劍系列觸摸屏即是十分好的證明。“這是一款基于對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應用環境以及HMI人機界面產品的深刻理解的產品。它最大程度的滿足本土客戶需求,有效提升了產品性價比,幫助客戶縮短項目開發周期。”艾總介紹到。

節能增效是一項綠色投資

       施耐德電氣今天要帶給中國企業的概念是要將節能增效作為一項投資,背后隱藏的是有回報的。艾總說到:“以煤炭行業為例,需要大量用電。施耐德電氣曾與山西某煤礦企業的合作,經最終測算,在改造后兩年多內就可以憑借每年節省下來的電費收回投資費用,也就是投資回報周期只有2.5年。用簡單的話來說,自動化讓節能變得更容易。過去是靠‘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現在更多的是自動化已經集成在規章制度里面,讓它實施起來不需要去人為的干預,它的自動化數據處理會生成報告,當它超出一定的范圍就會有預警。所以自動化是節能的手段。對于MachineStruxure本身,我們內置了一個電表的功能。它可以把你的機器能耗顯示在觸摸屏上,通過軟件的設計告訴你這瓶水花了多少電能,這個生產班產耗了多少度電。你這個班產是5度電,他是7度電,之間就可以找到差異化。而且可以明確地用數據表現出來。從手段來講,讓我們生產的參與者變成了一個節能的實施者。”

節能產業蓬勃發展

       據艾總透露,第一批的具有節能服務供應商資格的,在國家備注的有400多家企業。“這400多家企業,大部分都是節能產品的供應商,比如說LED、高效電機。真正像施耐德電氣做合同能源管理的供應商還不多,他們都是做局部的改造而施耐德電氣是做一個大概念,包括各個維度的。施耐德電氣根據一系列的戰略調整,把符合戰略的方向業務單元通過收購,兼并等方式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統一的力量。而真正的以能效管理為戰略有限的傳統電氣自動化公司的轉型,我們已經走了大約十年的時間。相對于其他公司走地比較靠前。中國的節能增效概念元年是在2005年,施耐德電氣在2005年走到現在已經有7年的時間了。在我們總部來講大概是十年的時間。我們相對來說認識比較深刻。一個典型的例子,施耐德電氣的法國總部,是全球第一個獲得ISO50001節能建筑認證的建筑,取得這個成就其實是來源于我們長期的積累。”艾小明解釋道。

       當被問到在中國市場推廣機器節能解決方案有無困難時,艾小明說道:“現在越來越多的客戶都很感興趣,而且是主動說我這個機器設備,你有什么辦法讓我們更加節能。現在的困難是客戶知道這個概念,但是不知道怎么實施。所以我們正好是可以提供客戶這項服務的。還有一個困難,大家認為這是一個費用,而不是一個投資。這個觀念還需要改變。”

       正如艾總所說,對于綠色的投資不僅僅是為環境和社會做出貢獻。從生產的角度來看,綠色資本可以長期收獲其提高能效帶來的紅利。相信每一家制造企業也會有過與記者相同的困惑,對于綠色投資并沒有堅定的信心和把握。經過艾總的分享,希望更多制造型企業能加入到綠色節能的行列中,為企業與社會的未來收獲一份持續增值綠色基金。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進入AIGC時代,UPS迎產業變革新拐點

數字孿生“化實為虛”重塑機場行李檢測,讓旅客體驗高效出行

以數字化夯實糧油產業根基,守護“天下糧倉”

2023 ID智享未來設計獎揭曉 共繪未來家居生活無限可能

致勝新格局:從煉化看過程自動化的創新與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