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人物專訪

>

UR機器人:走差異化的發展路線

UR機器人:走差異化的發展路線

——— 2012年UR機器人媒體交流會訪談
2012/8/30 14:12:14
      當前,我國正在由一個低成本制造基地演變為一個由服務與創新驅動的經濟體。眾多國內廠商選擇自動化生產方式以獲取競爭優勢,從而催生了對工業機器人的大量需求,推動中國迅速成長為世界最大的機器人市場。歐美、日系品牌機器人廠商以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勢,在國內汽車、包裝、電氣自動化市場也占有相應的市場份額。

     隨著國內機器人市場空間不斷增長,發展機器人廠商也越來越多。今年總部位于丹麥歐登塞機器人制造商挺進中國市場。8月28日Universal Robots首次在國內召開了媒體交流會,會上工控網記者與其他媒體記者就UR機器人競爭優勢及自主創新情況,甚至在華發展計劃采訪了Universal Robots首席執行官恩里克.克羅格.艾佛森先生及中國首席代表趙千捷先生。

 

UR公司全球CEOEnrico Krog Iversen先生

在華發展現狀及未來

記者:UR公司目前在中國市場發展情況如何?請介紹產品的具體應用行業和企業用戶?

艾佛森先生:UniversalRobots機器人公司2011年12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目前與很多中國國內的企業、歐洲在華企業以及各個不同機構都有接觸。我們在中國市場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是一家很年輕的公司。

記者:在工程機械行業,UR與全球哪些知名工業企業有合作?

艾佛森先生:目前UniversalRobots在中國市場還沒有應用到工程機械領域,我們生產的機器人產品,主要服務對象是系統集成商,經由系統集成商把機器人作為一個重要的方案帶給用戶。很多機械行業或終端行業是由經銷商合作伙伴提供服務的。

記者:UR對中國市場有什么樣的目標?目前在做哪些工作來開拓中國市場,能不能做到后來居上?

艾佛森先生:對中國市場預測目標的具體數字,我暫時比較難去做定性規劃。但是回顧公司這兩年的整體發展態勢,2011年與2010年相比,公司業務取得了近600%的增長,2010和2009年相比,公司業務取得了300%的增長。盡管2012年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們增長趨勢也是非常明顯。中國市場潛在需求巨大,我相信中國會和其他市場一樣,取得快速增長。

記者:您提到Universal Robots未來在中國的發展計劃可能會把組裝引入國內市場,如果將組裝引入國內,是否會考慮跟國內做數控系統比較成熟的企業進行合作?

艾佛森先生:我們會帶著一種更開放的態度跟國內的企業進行接觸。請您理解,有時名字暫時我們還無法透露,但我們已經和不少主流機器人廠商在做溝通。以目前來說,探討如何設立我們在國內的機器人生產組裝計劃,還為時尚早。

記者:UR未來在中國市場繼續擴展,必然會加大經銷商網絡,未來選擇的經銷商或合作伙伴有哪些要求?例如,是否會選擇中國市場的技術性企業或行業性企業?

艾佛森先生:在經銷商選擇上,我們基本上沒有明確的行業界定,我們所強調的是,UR生產的是一種通用性機器人,我們會使UR機器人產品能夠適應各行各業各種應用的需求,而不是走入個別窄而專的路線,或只針對某幾個特殊行業應用。對于區域來說,我們的目標是在區域內保留合理數量的經銷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經銷商數目太少,業務會兼顧不過來,但如果過多,經銷商之間會有沖突。因此我們是以區域為導向,根據區域自動化的需求,以及行業分布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經銷商。有關技術方面的要求,機器人行業有這樣一個特點,UR這樣的公司提供機器人產品,由經銷商和系統集成商去做方案,經銷商本身具有系統集成能力,包括夾具、夾爪的設計、編程能力以及把各類傳感器部件做到一個方案中的集成能力等,這些都是經銷商或系統集成商必須具備的能力。機器人生產商和經銷商之間的這樣一種合作模式,能夠確保各方都發揮自己的最擅長之處,最終的目的,是為用戶提供具有附加值的智能化方案。

定位明確,以自主創新取勝

記者:與中國市場上其他機器人制造商相比,UR的突出優勢是什么?

艾佛森先生:UR機器人公司非常強調產品的安全性、易用性、易于編程、兼具成本效益等特質。用戶經過簡單的培訓,在半天之內便可以熟練掌握機器人操作的基本編程,這可以幫助用戶節省很多重。新調整編程的時間,并節省由于重新調整位置而產生的大規模投入。就機器人行業來說,機器人本身的價格可能不算太貴,但其服務很貴,如果用戶能夠自己實現它的服務,從長遠來說,是具有很好的投資回報效益。我們會繼續強調已有的競爭優勢,也相信這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市場回報。

記者:請介紹UR的研發團隊,UR是否會根據不同區域和國家的特殊特點,進行訂制研發?今后會否推出具有不同區域特點的產品?

艾佛森先生:UR的研發團隊是由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艾斯本H?奧斯特加教授領導的。目前產品的軟件和機械硬件部分的設計都在丹麥進行。UR的研發理念是著重強調研發一種標準化的機器人產品,但也會有一些特例,根據不同的需求開發。例如,OEM市場的用戶用量很大,他們希望UR能夠為其產品做一些比較特殊的事情。我們在土耳其的一家仿真機械用戶需要UR機器人的末端能夠集成噴灑、激光的功能,這就要涉及訂制性研發的工作,主要是為了特殊功能的要求而實現的。

記者:從目前國內排名前十的機器人廠商來看,機器人廠商主要朝著向自主創新的趨勢發展,而不僅停留在系統集成商的角色,請問UR機器人公司自主創新的情況如何?

艾佛森先生:講到創新,您現在所看到的UR機器人產品,從硬件到軟件,到每個零部件的設計,都是我們自己來研發的。我們的產品100%完全由Universal Robots公司自己研發,并帶到市場上。我們毫無疑問會繼續堅持這種創新模式,這樣也可以確保所有的知識產權都是歸公司所有的。UR機器人的一些關鍵技術都已經獲得了專利,我們還會繼續對研發成果做相關的專利保護工作。

記者:UR機器人公司在市場銷售上是以代理商、經銷商為主?還是自己進行直接的招投標?

艾佛森先生:UR機器人公司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家機器人生產企業和供應企業。我們在市場的銷售策略是通過經銷商與用戶做不同層面的接觸。經銷商會做集成,增加設計、夾具、傳感器等部件,進而打造一個全套的方案提供給用戶。當然UR機器人公司也并非完全沒有自己的直接用戶,比如寶馬全球和印度的一家摩托車企業,都是我們的直接用戶,但這類直接用戶對我們來說數量很少。

打造靈活、安全的機器人

記者:UR機器人公司最新的產品UR10和上一代產品UR5相比,在性能和應用領域有哪些拓展?

艾佛森先生:UR10和UR5都采用相同的軟件來操作,具有同樣的高度安全性,擁有同樣靈活、方便、易于安裝和使用等特點。UR10和UR5功能上最大區別在于:

一、負載功能不同,UR5負載5公斤,UR10負載10公斤;

二、臂展不同,UR5為850毫米,UR10的臂展為1300毫米。

記者:安全性是UR機器人的一個重要特點,它在工作時是不需要圍欄的,在實際操作中,人需要注意哪些其他的使用習慣?

艾佛森先生:UR機器人在使用過程中是非常安全的。根據目前的規章條例,Universal Robots機器人無需安全圍欄和特殊防護就可以直接與人協同工作,因此稱為人機同合。人機同合允許人與機器人在距離較近的范圍內一起工作。一旦人與機器人接觸并產生150牛頓的力,UR機器人就自動停止工作,使人與UR機器人在有限空間內的安全合作得以實現。由此可知,UR機器人是緊湊工作場合的理想選擇。丹麥技術學院材料測試中心的檢測報告確認UR機器人滿足所有人機同合所要求的安全標準。

UR在相對成熟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市場和德語市場,80%的實際操作是不需要圍欄的,并且也不需要其他特殊的安全措施。但從操作整體安全性的角度考慮,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機器人要運轉工作,還是需要設計一些夾具和末端執行機構,而這些執行機構都有各自的設計構造,執行機構對人卻不一定是絕對安全的。因此,整體的安全性需要做符合項目的評估。如果評估發現末端夾具對人具有一定的威脅性,那么技術工人就需要接受相關的安全性指導。

記者:UR機器人在工作時記錄了路徑點,它是否完全按照人設定的路線運行?這幾個點過程中路徑、路線有自動的優化改變嗎?

艾佛森先生:機器人記錄的輸入是路徑點,而不是記錄人設定的操作軌跡。這樣的設計是有原因的,機器人自主移動時,由五個關節一起來做連續動作,形成一個集成動作。尤其是當路徑點比較多的時候,某些路徑點需要機器人以最快速度移動,這個最快速度往往是經由多個關節綜合聯動實現的。機器人的移動方式大致有兩種,一種是關節聯動,一種是線性移動。關節聯動軌跡是曲線;線型移動是在設置路徑點后,在兩個點之間做直線移動。這種設定是針對工業應用領域的,編程人員需要對機器人實現最大程度的控制,讓機器人根據設定的路徑點運行;同時又要實現它的速度,UR機器人產品在這些要求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

      訪談結束后,艾佛森先生對機器人行業發展趨勢發表了觀點,他認為機器人越來越多的與人更為接近的距離和環境下工作,機器人將與人、機器人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同時隨著精細化裝配市場的發展,依靠人工完成的精細化裝配,未來將有可能機器人與人配合完成。(gongkong 張瑩)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