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市場評論

>

本土機器人長遠發展,找準定位是關鍵

本土機器人長遠發展,找準定位是關鍵

2015/3/30 9:04:24

2013年,中國以3.7萬臺的工業機器人銷售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4年更是以20-30%的銷售量同比繼續高速增長。甚至有機構預測,中國制造業市場未來幾年需要200萬~300 萬臺工業機器人。并且,在3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的中,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升級,機器人行業即是重點發展的10個行業之一。機器人市場已成為一個相當誘人的蛋糕。

事實也的確如此,據GRII(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統計,截至2014年9月,中國機器人相關企業數量428家,其中1~3季度就增加了175家,占到總數的41%。對于本土企業來說,這反而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在國內暴增的相關企業中,充斥了大量的不具備生產能力,既無基礎也無技術的企業,大部分企業也基本停留在組裝、仿制階段。本土機器人企業中,目前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無法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望著巨大的市場卻只能分得一份較少的羹,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國產機器人僅占不到30%的銷售量。

工業機器人的關鍵部件有減速器、伺服驅動器、控制器和電機等,在這方面目前國內相關企業缺少核心技術,成本相對進口產品要高出60%左右,其中減速器更是高出3、4倍,如此情況下,國產機器人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工業機器人技術亟待升級,在此期間國內企業又該如何提高競爭力?

gongkong網發布的本站評論《本土機器人逆向思維:拓展行業應用贏得市場機會》中提到,關注國內需求,深耕細分市場,是本土機器人廠商的突破之道。同時,在發展整機生產的同時,結合應用系統的開發,也是企業提高競爭力的一個方向。

目前國內的大部分企業都具備整機生產能力,但還無法進行復雜的后期系統開發,相對于整機生產,后期應用系統開發技術優勢更高。在國內企業關鍵零部件技術短期內跟不上的情況下,如果在后期系統的開發上具有優勢,那也可以在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比如,比如,新松現在就已經形成以自主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領先產品及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并將產業戰略提升到涵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全過程。

工業機器人未來市場的大蛋糕足夠誘人,本土企業卻不能盲目樂觀,找準自己的市場定位,才能在未來市場中真正贏得一席之地。


工控網市場研究分析師——周博


審核編輯(
肖瑞南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重磅議程搶先看|揭秘行業熱點,引領技術潮流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