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動態

>

大數據助力生態環境建設 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大數據助力生態環境建設 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2016/7/29 9:07:56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云計算大數據在深刻影響著社會治理的模式。數據的開放共享使得數據的價值在交叉融合當中迸發,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大數據變得更加觸手可及。



這兩大趨勢讓數據價值的挖掘不僅停留在商業領域,更體現在環境公共服務當中。我們的生活環境每一天都在發生變化,空氣、水、氣象、交通、污染都有數據在記錄,并交織影響。通過關聯多種環境公共數據并結合可視化技術,呈現生態環保工作的積極成效和短板,可以為環境綜合決策提供支撐,同時讓公眾看到環境的變化以及環境保護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從而提高公眾環境意識。為此,筆者認為,應做好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工作,推動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
  
  一是共享數據,加快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按照環境保護部《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總體方案》,加快建設互聯互通的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要整合環保部門各業務領域的數據庫,推動海洋、水利、建設、氣象、國土、交通、電力等有關環境能源數據共享,成為政務云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目前環境執法、建設項目等信息還沒有結構化公開的情況,加快推進結構化數據公開進程,便于數據流轉。
  
  二是激活數據,不斷提升環保部門互聯網能力。參照公安、法院等數據庫平臺,建立和完善基于組織機構代碼或公民個人身份信息的環境監管對象數據庫。將工商、信用、電力、城建等信息進行整合,實現環境執法后督查流程化、電子化管理。在執法監管方面,充分運用大數據對行業平均排污水平進行分析,再關聯企業的用電量、用水量、原材料用量等數據。基于現有的在線監測平臺采集排污數據,如果出現異常系統就自動預警。根據處罰對象類別、環境要素等進行分類統計,將環境處罰情況與環境信訪投訴、環境質量指標等進行關聯分析。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危險化學品電子監管平臺。借助大數據、云計算來彌補當前環境監管能力不足的短板。
  
  三是呈現數據,大力推進生態環境數據可視化。要基于現有的污染源地理信息、污染物排放實時監測數據、環境質量實時監測數據、氣象數據、城市交通出行數據、省市的GDP數據以及百度查詢、微博發帖、網購數據等,重點對空氣污染與居民生活、環境執法力度與環境質量變化、環境污染與居民健康、GDP與環境質量以及污染治理預警評估等方面進行基于可視化方法的環境數據分析。以治水為例,通過升級目前水質自動監測網絡來采集河流的各種物理、化學、生物數據以及氣象數據,然后通過虛擬的數據,用可視化來模擬呈現出真實的河流環境,以此來評估治水措施的有效性,供決策部門和領導參考。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直播定檔!見證西門子與中科摩通聯手打造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新范式

光亞論壇·2024 智能產業聚合高峰論壇舉辦!

新訊受邀參加華為Redcap產業峰會,并榮獲RedCap生態合作獎!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