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自動化,講述貝加萊根植中國20年的“橙色故事”
上世紀90年代,一抹炫麗橙色進駐中國工控圈,它抱著“Perfection in Automation”(完美自動化)理念(完美的產品開發、完美的應用開發、完美的客戶)開啟了中國征途。創業、創新、創舉,圍繞市場、直面客戶,貝加萊(中國)搏浪弄潮,從創立之初“銷售額0、員工0、品牌知名度0”一路挺進自動化細分市場,以前瞻性的戰略部署拼搏出今日佳績。
時值貝加萊(中國)成立20周年,聽貝加萊(中國)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娓娓講述貝加萊與中國這20年來的“橙色故事”。
貝加萊(中國)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
“方案提供商”,叩響中國市場大門
銷售額0、員工0、品牌知名度0,1996年,剛剛步入中國的貝加萊前途漫漫,肩負開拓中國市場重任的肖維榮博士,孤身一人闖江湖,上下而求索,查黃頁,跑展覽,拜訪客戶,將一抹炫麗橙色潛移默化地植入中國自動化市場。
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機械制造業處于起步階段,國產設備以模仿國外設備為主,工藝簡單,中高端設備基本源于國外。當時,繼電器邏輯已在業內普及,以PLC作為控制器算是“高級貨”,而貝加萊的可編程計算機控制器(PCC),具有高級語言編程能力、回路調節、復雜算法設計,還能處理高速時間任務、集成運動控制功能。現實卻澆下一盆冷水,甚至有用戶說,“你們這樣的產品是沒有市場的,因為PLC足夠了”、“中國工業自動化市場幾近飽和,貝加萊在中國市場的機會很渺茫了”。
然而,先進的產品并非沒有市場。由于貝加萊PCC具有一個非常特殊的TPU功能,專門用于時間任務處理,可以實現極高的采樣速度與精度,例如:門電路測量、上升沿、測頻、測幅、動態脈寬調制等對時間要求極高的任務。這對于變電站來說就是福音,亦讓電力科學研究院找到了最合適的合作伙伴。貝加萊很快獲得來自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的項目。
雖然獲得了點上突破,肖維榮博士卻陷入沉思,單純靠產品銷售并不能迅速拓展中國市場,只有結合貝加萊先進的技術、可靠的產品與以往積累的豐富經驗走“行業路線”、“方案營銷”才能獲得市場的認可與青睞。于是,肖維榮博士與他的團隊為貝加萊(中國)未來發展開了一張本土“藥方”:
1. 針對眾多競爭對手早已先于貝加萊進入中國的優勢,以貝加萊歐美的業績與經驗為金鑰匙,開拓中國市場;
2. 歐洲為客戶提供培訓、支持及客制化產品研發的營銷模式并不適用于中國,方案供應商才是貝加萊(中國)的正確選擇;
3. 除了腳踏實地的努力之外,別無選擇。
站在20年后的今天再回顧這段歷史,當時還不成熟的中國自動化市場倒逼貝加萊(中國)提前設定了更為成熟、更具前瞻性的前行路徑,而與之緊密相伴的用戶以實際行動為貝加萊(中國)的戰略定位點贊——今天大量的無人值守變電站仍然采用來自貝加萊的技術,而這只是貝加萊(中國)眾多成功案例中的一個縮影。
深耕行業,貝加萊始終和客戶在一起
聲名上的低調與行業應用之高調,矛盾卻相得益彰地述說著貝加萊(中國)的內涵,與之相隨相伴的員工都無一例外地提到了公司文化之一——“實在文化”:誠實、踏實、求實、務實。
為了快速融進中國自動化市場細分行業,貝加萊(中國)選擇直銷方式,為客戶零距離服務,聽客戶之所需、思客戶之所求、解客戶之所難。受到領路人肖維榮博士好學習、善鉆研的影響,貝加萊(中國)團隊以單個項目為點,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行業知識,掌握行業Know-How,并形成獨具特色的貝加萊行業解決方案。
1998年,隨著塑鋼門窗的大量使用,與之配套的數控清角機市場快速成長,貝加萊(中國)憑借其PLC產品具有CNC處理能力和對溫度控制的算法設計能力,很快獲得了大量訂單。
得益于良好的溫度控制算法、液壓控制算法設計能力,貝加萊(中國)于1999至2000年間快速進駐中國擠出機、注塑機、吹瓶行業。
2001年,在啤酒后道包裝領域,貝加萊(中國)憑借ACOPOS伺服驅動系統的高速動態響應能力,以及工程師團隊的艱苦付出,贏得熱膜包裝領域的突破,并為中國開發出第一臺全伺服型膜包控制系統,隨后延伸至貼標機、灌裝系統、碼垛機器人領域。
翻看貝加萊(中國)這20年的行業拓展圖,幾乎每一年貝加萊(中國)都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應用方案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如,針對不同行業的軟件應用需求,貝加萊成立方案研究院,為具有共性的行業解決方案提供軟件的封裝。
從傳統的印刷行業,到風力發電、光伏設備等新能源市場,再到POWERLINK開源以太網技術推廣、能源監測、工業機器人、智慧工廠等項目,這一抹炫麗橙色伴隨著中國自動化成長與升級,其應用覆蓋汽車、印刷、能源、半導體/電子、木材加工、塑料、海事及海洋工程、測量和測試儀器、金屬加工、移動自動化、食品飲料、石油和天然氣、紡織、環保及循環再造技術、包裝等行業。
經過20年的發展,貝加萊(中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基于行業應用解決方案的自動化價值體系:
1. 面向機器與系統的整體控制以及開發全流程的服務集成;
2. 專業的銷售團隊為客戶提供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咨詢;
3. 全方位工程師培訓體系確保堅強的應用實現支撐。
這是一種不斷優化的整體運營模式,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圍繞一個詞:“客戶”。
學習基因,練好內功反哺社會
提及貝加萊(中國)和其開拓者肖維榮博士,業界將前者的技術特色與后者的學者形象稱之為“黃金搭配”。在進入貝加萊之前,肖維榮博士一直盤踞于學界,并夢想能在學界有一番作為。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接到來自奧地利的一個電話,問我是否有興趣為貝加萊去開拓中國市場。”這個電話讓當時在德國留學的肖維榮博士對自身未來重新定位思考,手握三個工作機會的他,最終選擇了貝加萊。
“原因很簡單:這家公司的技術是專家級的,是前沿的,是富有創新的。”肖維榮博士說。好學習、善于學習,成為二者之間的紐帶,并加快了雙方的融合。遇到新技術、新課題,他用學習沖破一切藩籬。
優良的學習基因,在貝加萊(中國)剛剛開創的時候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的團隊習慣于這樣的生活,那就是:遇到困難,有我!遇到任務,我去!你有不懂的技術,我教你!”肖維榮博士說,“重要的不是你懂多少,而是你的學習能力”,這是對貝加萊學習文化詮釋。
正是這股善學習勇拼搏的勁兒,貝加萊(中國)團隊用創新帶來創舉。如,變電站無人值守技術、水電調速技術、噴氣織機的控制方案、吹瓶機的壁厚控制方案、擠出機應用方案、熱縮膜包裝機械方案、凹版印刷機控制方案、風電主控方案,等等。
正是這股善學習勇拼搏的勁兒,貝加萊(中國)在創立之年收獲6萬元人民幣銷售額,到1997年激增至100萬元,2000年一躍至2200萬元,目前已有上億元規模。年均增長25%或以上,是貝加萊(中國)團隊所創造的成就指標之一。時至今日,貝加萊(中國)擁有超過200名員工,包括上海、西安、濟南、廣州、北京、成都、寧波、沈陽、武漢、臺北等10個分公司,擁有近100名專業的行業服務工程師團隊。在貝加萊集團,大中華區的業績躍居第三位。
當肖維榮博士將這一抹炫麗橙色帶入中國的同時,貝加萊(中國)亦將其社會責任與肖維榮博士的“學界夢”交織在一起,再續前緣。
1999年,貝加萊(中國)與西北工業大學成立第一個聯合實驗室。隨著更多高校的積極加盟,2006年,由西北工業大學、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共同發起,成立貝加萊學界聯盟。該聯盟每兩年舉辦學界學術會議及大學競賽,旨在加強溝通,共享優質教學資源、教學方法以及探討前沿技術如何與大學教學結合。截至目前,貝加萊(中國)已與國內近30所大學共建了聯合實驗室,累計投資超過3000萬,每年有超過1100名學生經過貝加萊的先進控制技術專業培養課程。
“一個人需要有夢想,而我的夢想就是,一輩子做成一件事,那便是貝加萊(中國)的發展壯大。”
——貝加萊(中國)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
砥礪前行20年,期待貝加萊(中國)講述下一個20年的“橙色故事”。
(文/gongkong張麗瑩)

提交
ACOPOS 6D-裝配生產新模式
高品質燙金燙出金字招牌
機器制造商:軟件視角的系統選擇策略
一個軟件,多種機型-稱重軟件整體規劃提升出機效率
世界級的采煤裝備-來自貝加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