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解讀:1-7月制造業利潤“明升實降”,自動化市場承壓!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7.1%》的統計報告,其中指出:“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038.1億元,同比增長17.1%,增速比1-6月份放緩0.1個百分點。”
如此看來,市場似乎依舊是一片祥和美好、團結奮進,但在后面的詳細數據中卻暴露了產業“明升實降”的殘酷現實,值得相關企業注意。
撥開表象,是“明升實降”
雖然整體形勢顯示出增速放緩、穩步增長的狀態,但制造業利潤其實“明升實降”。
2017年制造業在需求和政策的雙重利好下,迎來了爆發性增長,到了今年,雖然延續了趨勢,但后勁明顯不足。
由數據我們可以看出:
1-7月份,石油新增利潤1145.1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比重為20.1%;鋼鐵1139.5億元,占20%;建材797.5億元,占14%;化工721.1億元,占12.6%,這些行業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的貢獻率為66.6%。
新增利潤較多的行業都集中在上游,這與供給側改革密不可分,產業鏈利潤向上游轉移,虹吸效應顯現。
與此同時,近期大型基建項目回歸呼之欲出,而消費卻有下滑之勢,顯然這種結構不是長久之計,且不論是否有“開倒車”之嫌,自動化市場有可能回到項目好、OEM淡的老路。
“明升實降”,不如說是“國升民降”
在大型項目增多的拉動下,行業內的“大象”顯然更占優勢,國有大型企業獲得了更多市場和社會資源。
2018年1-7月份分經濟類型主營業務收入與利潤總額同比增速
由圖可以看出,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同比30.5%的利潤增長,比例較大,相比之下,小型企業的利潤增長就基本在整體增長水平以下了。
雖然“大象”當道,但是由于我國市場廣闊,產業升級需求空間依舊很大,有可能逼迫中小企業產業升級進程加速,反言之不升級不行啊,要么被重組要么出局。
機遇往往伴隨著更多的挑戰,據數據顯示: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10.1萬億元,同比增長7.4%;負債合計62.3萬億元,增長6.5%;所有者權益合計47.8萬億元,增長8.6%;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降低0.5個百分點。
由此可見,雖然有所降低,但是資產負債率依舊處于較高水平,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不太樂觀,不僅增加融資難度,未來企業還貸壓力也一刻不由得松懈。
自動化市場利好,OEM利空消息或隨之而來
傳統工業自動化項目持續增長,資金流向項目型市場,喂飽了一批人,對比之下,有的行業就不那么滋潤了。
據數據顯示:
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4%,紡織業增長0.2%,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9%,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3.1%,汽車制造業增長1.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0.9%,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9.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9.8%。
這樣一來,對于OEM企業來說壓力陡增,而且,普通OEM企業盈利能力、再投資能力、融資能力都不強,所以未來OEM企業很有可能面臨較大的變革。
總的來說,雖然整體上漲,但大基建已經呼之欲出,有投資拉動回歸之勢,可是此消彼長,若因此“掏空”了OEM,后續發展又會青黃不接。
此外,在中美貿易戰的干擾、人力成本上升導致的工廠遷移等諸多原因的影響下,行業瞬息萬變,容不得半點松懈。
然而,中國依舊有著相當大體量的市場,在認清自己的同時,切不可妄自菲薄,機會尚存,望各位迎難而上,自強不息。
關于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個報告,大家有什么看法?留言見!
(文中相關數據圖片來自國家統計局)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