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會紀實|院士論道機器人:新業態下我們的出路在哪?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創新驅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是否能過坎的關鍵”。國家領導人曾在不同場合多次談到創新,這是他在2018年年中考察浪潮集團的時候說的一句話。
這個“坎兒”是什么,想必每一位制造業從業者都深有感觸。好在我們的制造業人才正在一茬又一茬的走向崗位、我們的技術逐漸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接軌、我們的市場依舊擁有旺盛的需求,且具有較強增長勢頭。雖說談不上“國家之興亡,匹夫有責”,但也有“制造業之崛起,需業界同仁共努力”的情懷。
5月8日到10日,第六屆中國機器人峰會暨智能經濟人才峰會在浙江余姚舉行。開幕式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高興夫先生表示:“2018年以前的峰會同期展覽更多是理論型和概念型,但是去年以來,展覽已經有了質的提升:深入到各個工業領域的產品展覽更加實用。”
正如高興夫所言,從理論到概念,最終落地實施才是最終完成智能制造創新發展的完整步驟。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我們允許試錯,也允許“重頭來過”……這大概就是我們國人的創新精神,也是中國機器人峰會的價值所在:總結經驗、對標一流,產學研共創機器智聯。
讓機器成為“人”的關鍵技術:人工智能
對于機器人這一個物理存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在其主題演講中首先進行了闡述:大量的研究表明機器人的核心是“人工智能”。這不難理解,如果只是簡單的進行命令執行,機器人只能被稱之為機器。潘院士延伸介紹道:“如果將機器人的思考、觀測、移動、講話和工作功能進行細分,和人工智能的建模、感知、規劃、理解、學習功能有較大的對應度。”
據2017年7月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我國指出了人工智能將獲得快速發展的5個新方向: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增強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統。在潘云鶴看來,自主智能系統和人機混合增強系統則與機器人的發展趨勢不謀而合。
“機器人的概念、結構、方法、技術都將隨著人工智能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它的升級而升級、隨著它的深入而深入。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重要的機遇,我們需要把握這個機遇開拓機器人發展的新的空間。”潘云鶴說。
人機協作永遠不會是偽命題
正如潘云鶴所說,在近幾十年的發展當中,人機交互技術已經越來越豐富。“圖形交互、可視化技術、動漫技術、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圖象和視頻的識別、動作的捕捉,以及虛擬現實等等,這些交互技術催生了機器人發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加強人機交互。”潘云鶴說,“這一方向正對應了人工智能的人機混合增強智能這一發展趨勢。”
據gongkong®小編了解,目前人機協作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擁有很多成功案例,如KUKA LBR iiwa人機協作機器人使用智能控制技術、高性能傳感器和先進的軟件技術進行協作生產,使以往困難的、一直都手動完成的轉換成自動化生產;再如ABB旗下的首款被稱為網紅機器人的人機協作機器人(14軸)YuMi、優傲機器人旗下全系列協作機器人家族、發那科最大負載協作機器人CR-35iA、新松柔性多關節機器人等。
在服務機器人領域,人機智能交互的應用則更為廣泛和成熟。日本首都大學教授久保田直行在演講中表示:“由于服務機器人直接面向消費者,所以與人的交互體驗非常關鍵。”
對于服務機器人市場的發展,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科研處處長、國家“萬人計劃”首批入選專家、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劉宏在跨界巔峰對話上表示:“(服務機器人)將在未來十年超過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筆者注:據中國產業研究院的《2018-2024年服務機器人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2018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298.2億美元,其中服務機器人92.5億美元,占比近三成。)
但無論是工業協作機器人還是服務交互機器人,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模式,依照目前的技術條件還會存在一些安全隱患。“(以工業機器人為例)機器和人在一個工作環境里,需要非常重要的控制來保障人的安全,這就是運動態勢的感知和控制。”浙江智昌機器人產業集團董事長甘中學說,“目前的人機協作,大多是運行軌跡的控制和點位的控制。未來,我認為應該是整個空間內機器人的姿態、方位,以及它下一步的工作行為的控制。”甘中學表示,未來的人機協同工作,對機器人的態勢感知要具備預測性,這必然需要人工智能的介入。
“人和機器的協作,能夠滿足更多的生產場景的需求,但是對機器人的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甘中學說,“機器人的態勢感知和反饋,需要與人思維的過程同步。”
制造業“明珠”——機器人的應用新開拓
如果說海底撈的餐飲機器人、京東的終端配送物流機器人在現階段來看,與其說是一種革新的新開拓,不如說是資本市場的噱頭,那建筑機器人的出現和發展是否也“沒有誠意”?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智能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梁衍學不這么認為。
梁衍學所在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是碧桂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碧桂園集團官網顯示,碧桂園集團積極投身智能制造,發展科學技術。2018年9月,順德區人民政府與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簽訂協議,將在未來五年內投資800億元建設超過10平方公里的機器人谷。
對此,梁衍學做了解讀:碧桂園目前主要布局建筑機器人和機器人餐廳兩方面。在建筑機器人領域中,存在著2萬億的市場規模,但這個市場卻被大多數人所忽略。因為它在非結構化的環境下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一些功能的實現需要AI技術的提供。如今該有的技術要素已經很齊全了,剩下的就是將技術與建筑場景相融合,這意味著碧桂園在當下去做這樣的布局是合適的。
抱著對建筑機器人的期待,gongkong®小編在會后與梁衍學院長進行了交流。得知目前,建筑機器人的研發試驗已經取得很大進展,但是由于行業新、環境復雜、應用場景獨特,“還有一些技術難題亟待攻克”,但是不影響“今年相關產品的面世”。據了解,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從事建筑機器人研發的團隊數量龐大,并同時展開建筑工地多個場景的機器人應用研究。
不管是將“人工智能”作為機器人發展的核心,還是提出人機交互發展作為未來一大趨勢,再或者是開拓建筑等新的應用場景,本次峰會都為整個機器人市場提供了極具價值的理論藍圖和示范引領作用。正如峰會主題——“機器智聯,賦能萬物”,我們懷揣著“萬物互聯”的美好愿望,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在“機器智聯”的路上……(文/gongkong王超杰)

提交
2024年斯凱孚創新峰會暨新產品發布會召開,以創新產品矩陣重構旋轉
禹衡光學亮相北京機床展,以創新助力行業發展新篇章
從SCIMC架構到HyperRing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的革新
漢威科技用智慧化手段為燃氣廠站構筑安全防線
DSP應用市場的大蛋糕,國產廠商能吃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