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動態

>

從芯片到系統,ADI如何用系統化創新重構工業自動化技術路徑?

從芯片到系統,ADI如何用系統化創新重構工業自動化技術路徑?

2025/4/22 9:07:37

在工業4.0與智能制造深入推進的當下,工控現場的技術需求早已從“單點突破”演進為“系統協同”。如何在保障精度與可靠性的同時,實現模塊化部署、快速開發與工程閉環,成為芯片廠商轉型系統級解決方案提供者的關鍵考驗。


在近日的2025慕尼黑電子展現場,ADI以一系列圍繞感知、驅動、通信與測量的創新成果,向行業展示了其在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技術深度與系統廣度。工控網注意到,ADI此次發布的核心方案不僅體現了技術能力的集成化趨勢,更透露出其戰略重心正從“芯片性能”邁向“現場解決”層面的深度轉型。


感知與驅動的閉環構建,瞄準“斷電即失控”這一老大難問題

在智能機器人與運動控制日益復雜的工業現場,傳統傳感器系統面臨“精度不足、斷電丟位、控制不穩”等多重挑戰。工控網認為,ADI此次展出的ADMT4000角度及多圈位置編碼器,正是針對這些行業痛點推出的系統級創新產品。

 

1.jpg


ADI中國區工業市場總監蔡振宇表示,ADMT4000采用雙磁傳感器設計,正交90度排列,使角度檢測精度達到±0.25°,并通過電磁效應實現“斷電記憶”功能,最多可記錄46圈旋轉數據,保障機器人在斷電后依然可定位至精確角度,無需重新標定。這項無源記憶技術的核心在于“寄存器在磁場變化中自觸發寫入”,擺脫了對電池和備用電源的依賴。


同時,蔡振宇指出,該芯片還可搭配激光測距傳感器,實現角度+距離的雙重實時感知,為協作機器人、關節臂和智能移動平臺提供更穩定的狀態識別能力。對此,在工業拓展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種“雙冗余感知+斷電保護”的策略,為工業機器人穩定運行與邊緣智能控制提供了可復制的感知范式。


在驅動端,ADI展示了TMCM-1290步進電機控制模塊及MAX22216電磁閥驅動芯片,構建起一條自感知至執行的完整閉環路徑。

 

2.jpg


蔡振宇表示,TMCM-1290集成了StealthChop2靜音技術,搭配八點軌跡正弦波規劃算法,在液體搬運等對軌跡平穩性要求極高的場景中,展現出優異性能;而MAX22216支持4通道3A半橋輸出,滿足多電磁閥并發控制需求,極大提升夾持動作的精度與穩定性。他還透露,ADI正開發下一代集成FOC算法、功率模塊與預驅動功能于一體的單芯片驅動方案,面向人形機器人關節控制等未來高集成應用。


工控網認為,ADI將步進電機、功率模塊與控制算法集成于一體,代表了“控制即芯片”的演進方向。這不僅優化了設計效率,更顯著降低了多供應鏈集成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在當前“人形機器人”“柔性抓取系統”等場景日益豐富的背景下,軟硬解耦再重構的趨勢愈發明顯。SoC級驅動方案的落地,將真正加速邊緣控制能力向下沉延展,推動工業機器人邁入“即插即控”的實用新階段。


從測量精度到產線效率,ADI打造“交鑰匙”工業測量生態

自動化傳感器的挑戰,除了精度,更在于批量部署過程中的標定效率與一致性控制。本次展會,ADI重點展示了MAX40109壓力傳感器芯片與配套的384通道工廠校準平臺,構建起從前端感知到產線部署的一站式校準方案。


蔡振宇指出,MAX40109集成AFE與可編程增益放大器,能直接輸出數字信號,且內置多次可編程存儲器,支持溫度補償與校準數據永久保存。搭配ADI自研的高并發校準平臺,每輪可支持12個插槽、總共384通道同時進行壓力標定,其效率相比傳統單顆標定方案提升數十倍。


可以看出,ADI不只是提供高性能芯片,更通過“芯片+平臺”組合降低了客戶的系統集成門檻,尤其適用于石化、能源等高可靠性領域,幫助客戶以工程視角解決“規模應用難”的技術瓶頸。


在高端測量系統領域,ADI則以模塊化策略切入LCR測試、射頻分析及電源信號生成等環節,體現出其在儀器儀表行業的深度積累。


ADI儀器儀表事業部高級市場經理姜海濤介紹,ADI的8端口VNA系統基于ADL5960/5961射頻前端芯片,覆蓋10MHz–20GHz頻段,采用FMC模塊設計,可靈活對接客戶自有處理平臺,適用于高頻PCB、多通道IC并行測試等場景。


針對中小儀器廠商面臨的研發周期與成本壓力,姜海濤指出:“ADI提供從芯片、模塊、評估板到生產文件授權的完整模式,幫助客戶在6~8個月內快速量產設備。”


另外,ADI中國區電源業務高級市場經理黃慶義介紹了基于LT8440的以太網APL溫度變送器方案,通過三重限流和雙重容錯設計滿足APL本安標準。該電源芯片還能智能功率管理:低于18.5V時自動限功率,高于則限電流不超35mA,保障高危環境下穩定運行。

 

3.jpg


隨著工業現場對“安全即合規”的要求愈加嚴格,電源系統的設計已不再是單點功能問題,而是整體系統設計合規性的關鍵起點。


從機器人感知系統、智能電機驅動,到傳感器批量標定平臺、高端測量與儀器方案,再到電源和通信集成模塊,ADI正在構建一條完整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基礎設施”路徑。

這不僅是芯片層面的技術演進,更是一種圍繞工程落地、系統部署、現場可靠性的全棧式戰略布局。


工控網總結認為,隨著工業場景復雜度提升、客戶對交鑰匙方案與快速部署的需求激增,ADI這種“產品+平臺+生態”的三維發展模式,將為行業提供更高質量、更具系統性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真正實現“從實驗室走向車間,從芯片走向工廠”。


審核編輯(
李娜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強強聯合 | 世倉&首鋼鍍鋅鋁鎂技術交流會圓滿落幕!

兩大展會聯袂齊出 臺達以智造之力深耕行業

IPO審核問詢優化 傲拓科技生逢其時

研華邊緣AI推理系統AIR-120,助力智慧安檢

展會回顧 | 火熱收官!直擊普源精電亮相2025慕尼黑上海電子展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