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網首頁
>

新聞中心

>

業界動態

>

智能化轉折點上的機床行業:西門子探索“技術+人才”共振之道

智能化轉折點上的機床行業:西門子探索“技術+人才”共振之道

2025/4/28 17:11:42

縱覽本屆機床展,我們看到了一個清晰的信號:機床行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智能化變革。數字孿生技術、AI輔助決策、大模型驅動的生產優化方案,成為展會中頻頻被提及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嘗試將這些前沿技術融入到設備研發、制造與運維的各個環節中,尋求提質增效與精益管理的平衡。

 

作為最早在工業領域系統性推進數字化方案的自動化巨頭之一,西門子正在領航數字孿生等技術從“高精尖”向“高性價比”過渡。本次展會上,西門子推出的新產品第五代SINUMERIK 828D數控系統,專為中端數控機床市場打造,將虛擬調試、能效優化與控制精度等功能優勢集于一體,讓更多中小型機床制造商具備“數字造機”的能力。

 

西門子1.jpg

這一產品背后,我們可以看到西門子正在以布道者之姿,向行業普及數字孿生技術,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方案,并切實以技術升級為行業鋪就邁向“雙碳”的基石。此次機床展上,中國工控網有幸對話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業集團運動控制事業部機床數控系統總經理段龍,他道來了西門子在機床領域更為長遠的前瞻視野和責任擔當。


 

短期周期波動之中,西門子何以直取機床技術要塞?

 

當前,全球機床行業正在經歷短期波動,危機并存,多個國家對華出口總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除向新興東南亞、南美市場出口以外,各國均在向區域化生產轉型。數據顯示,德國面臨中國需求驟降43%、本土訂單下滑17%的壓力。

 

段龍指出,雖然近年來德國出口到中國的機床數量有所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市場需求減少,而是更多由中國本土機床廠商在快速填補這一缺口。為了更好地支持本土企業抓住發展機遇,西門子責無旁貸,正持續推動本地化產品與服務的深度融合。

 

本次發布的第五代 SINUMERIK 828D 數控系統在技術和服務兩個維度詮釋了西門子將如何賦能中國市場。該產品是一款完全本土化的產品,從設計、制造到交付,全流程在中國完成,以穩固的供應體系為中國中端數控機床市場提供更多選擇。

 

西門子3.jpg


在性能上,該產品運算能力提升了40%,并配備了更人性化的觸控界面,大幅優化了人機交互體驗。在談到第五代 SINUMERIK 828D 數控系統的亮點時,段龍特別強調其網絡延展能力和靈活集成特性:“未來的機床不再是單體設備,而是整個產線的一部分,必須能與機器人、上下料裝置等系統高效聯動。828D正是在為這樣的集成做準備。”

 

更為重要的,這款產品幫助機床制造商進行虛擬調試,將工程周期縮短30%。段龍表示,這款產品全面融入了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從設備調試、工藝驗證到操作培訓的一體化,幫助客戶縮短工程周期、降低學習和使用門檻,讓“零成本、零風險”開發不再是一紙空談。


數字孿生技術在機床領域并不鮮見,而面向中端市場全面推進,則頗有些技術布道者的風骨。對于制造商來說,數字孿生意味著“零試錯成本”,能在虛擬世界完成調試和驗證。對于機床用戶,它則是提升設備利用率、減少停機時間的關鍵——上一批工件還在加工,下一批的程序和路徑已在虛擬空間中跑完模擬,生產無縫銜接。段龍認為,數字孿生不僅服務于機床制造商,也應盡可能惠及更多機床用戶。

 

而該產品所承載的西門子對于未來機床預判,不僅包括技術層面,也包括機床行業應如何順應“雙碳”趨勢。針對行業普遍關注的節能減碳問題,本次發布的新一代SINUMERIK 828D和全面升級的SINUMERIK ONE搭載的Ctrl E能耗控制功能即是西門子在助力行業邁向“雙碳”之路的前瞻布局。如今,該功能終于順勢浮出水面,吸引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段龍將Ctrl E能耗控制功能的特點歸納為能耗可見和自主優化,他表示:“我們通過Ctrl E功能,整個機床的能源的使用率透明化,讓客戶可以實時看到機床能耗分布,并可以選擇更節能的加工路徑。”據測算,使用Ctrl-E功能的設備年均可節省約920千瓦時電力。此外,上述產品還配有機床節能檢查清單,幫助客戶系統性優化設計、研發與運維階段的能效。

 

以產品詮釋“數字驅動,成就可持續發展未來”的主題,西門子所展示的,是在本土服務過程中應當“授人以漁”——不僅是交付一個產品,更是在交付一整套面向未來制造模式的數字化能力。

 

 

機床行業中長期預判:一體化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在談及行業發展的中長期趨勢時,段龍表示,行業制造模式和工藝技術正迎來顯著變化,尤其是增材制造和減材加工正在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工業場景。

 

“我們看到的趨勢是,未來增材和減材的界限可能會越來越模糊,甚至走向融合。”段龍指出,面對結構復雜、形狀異形的零件,僅僅關注在哪臺設備上完成加工已經不夠,更重要的是從設計源頭就統一考慮整個制造流程。例如,異形件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它的支撐結構是否合理?接下來在減材環節中夾持是否方便?這些都必須放在一個完整鏈條中去統籌規劃。

 

回顧近年業內的前沿成果,可以看到行業內對于一體化工藝路徑的探索已經在不斷深入。“比如車銑復合、銑車復合的復合加工機床,已經實現了將原本需要兩臺甚至多臺機床完成的工序集中在一臺設備上完成,這種思路我們認為非常有前景”,段龍談到。

 

除了工序集成,另一種探索是多主軸并行加工,例如主軸A進行加工時,主軸B也能同步完成另一工序。而更進一步的設想是——是否有可能讓增材與減材在同一臺設備上協同完成?對此,段龍坦言,目前行業仍在積極探索中,還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我們必須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增材和減材的流程是否可以協同規劃?第二,如果可以協同規劃,它們是否必須物理融合成一臺設備?這就涉及到設備復雜性、維護成本與生產效率之間的權衡。”段龍認為,只要在流程上實現一體化,即使設備是分開的,也能達成類似的效率目標。

 

在他看來,一體化制造理念正在深刻改變行業思維方式。雖然目前并沒有明確的結論認為所有增減材工藝必須集成于一臺設備,但“以終為始“的流程思維、全鏈路優化的理念,正在成為行業共識。


 

牢筑“技術+人才”的行業基座,探索機床行業長青之路

 

當前炙手可熱的AI技術在本次展會中提及的尤為廣泛,搭載AI和大模型的機床產品在展會上屢有出現,雖然當前仍處于輔助階段,但技術滲透已是大勢所趨。

 

西門子2.jpg


對此段龍指出,AI技術正日益成為數控機床行業中釋放創造力的重要引擎。借助AI技術,工程師不必把時間浪費在重復、機械的編程和數據處理上。從當前的應用模式可以看到,AI能夠通過語音轉文字、自動生成代碼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讓工程師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創新和工藝優化上。

 

但段龍也直言,數控機床是高度精密的系統,顆粒度極其精細,AI生成的結果是否具備可執行性,還需工程師的專業判斷與把關。任何微小的誤差都可能影響最終制品的精度,甚至帶來安全風險,所以AI不能替代人類判斷,而是要成為輔助決策的利器。

 

他進一步指出,培養一位經驗豐富的數控機床專家,可能需要長達十年。但AI的加入可以縮短成長周期,讓新人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有工具輔助快速理解、做出判斷,真正做到“以技術促成長”。

 

毫無疑問,人才依舊是行業發展的基石。在中國機床行業正朝著高端化、智能化、復合化發展的當下更是如此。五軸機床的研發和制造正逐步普及,但要真正落地,不能只靠機械結構和數控系統,更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支撐。

 

為系統性培養復合型人才,西門子啟動了“西門子高端數控人才千人計劃”和“SINUMERIK數字化生產力研修班”兩項重點人才項目。段龍介紹:“我們的初衷,不僅是把軟硬件結合的SINUMERIK數控系統交到客戶手中,更希望幫助客戶建立自主解決問題的人才隊伍,不論是機床制造商,還是終端使用者,都能從中受益。”

 

其中,SINUMERIK數字化生產力研修班聚焦于機床研發設計與調試環節,特別強調數字化能力與金屬切削工藝的復合素質培養。課程內容不僅涵蓋理論知識,還依托數字孿生平臺與線下賦能中心的實體機床,實現虛實融合的教學模式。

 

上述人才培養計劃均是西門子為行業長期輸送專業型人才而制定的長期規劃。正如段龍最后強調,“第一個一千人,第二個一千人,未來還會有更多。我們希望人才不是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而是推動行業不斷向前的重要力量。”

 


結語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而來的當下,機床行業的每一次技術躍遷,都離不開理念先行與能力支撐。西門子所推動的,不只是產品更新迭代,更是在為行業注入長效發展的數字化動能。從技術賦能到人才筑基,唯有雙輪驅動,方能駛向高質量制造的星辰大海。


審核編輯(
唐楠
)
投訴建議

提交

查看更多評論
其他資訊

查看更多

會思考、懂管理!海爾AI建筑軟硬結合,實現主動節能50%

深謀科技獨樹一幟,發布高精度壓電式六維力傳感器“彈起”,滿足多領域高動態力控需求

解碼工業自動化“新質”引擎丨「工業自動化」分論壇精彩前瞻

《第三屆“光華杯”千兆光網應用創新大賽數智中小微專題賽案例集》重磅發布!

凱龍股份2024年營業收入36.86億元,扣非凈利潤1.7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