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十年工業夢專題之 智慧農業真的能讓農民消失嗎?
2016.08.12“農業很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天氣也是破壞農業發展的因素之一。所以可持續發展很重要。”這些特性要求農民通過可持續的方式,種植出更多高質量的農作物。投入機器人農作——在提高生產量的同時,也減少了資源消耗,這將會令農業勞動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高科技職業。詳情 >>>
傳統的大棚蔬菜種植,草苫的掀起和覆蓋全靠手工,何時澆水、施肥、打藥,全憑經驗和感覺。可如今,一臺電腦,一個控制箱,一部智能溫室物聯網采集器,通過實時監控系統,農民只需按動開關,就能掌控大棚的蔬菜種植。物聯網、移動互聯等信息技術及智能農業裝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在悄然改變著農業生產方式,“智慧農業”正漸行漸近。
民以食為天。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推動農業大數據發展。在互聯網時代,通過大數據分析,讓智慧農業發展更迅速。搭乘智慧農業快車,今后農業種地將不再是臟累差的工作,而會變得越來越簡單、舒服,收益也會不斷提高,體面高端的“新農人”職業一定會受到追捧。
我們不妨大膽展望一下互聯網(物聯網)與現代農業充分融合的前景:人們一方面享受著農產品大量增長帶來的優裕生活,一方面驚奇地發現,人類的勞作身影已在農田里消失了,甚至傳統農民這個職業也不存在了——你和身邊的一位白領都在手機上玩開心農場,你玩的是游戲,他玩的卻是真正的農場,彈指之間,播種、灌溉和收割就可輕松完成。
近幾年,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國家對農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大,農業物聯網、數字農業、設施農業等農業新技術的出現及應用增加,農業傳感器應用得越來越多,本文詳細總結了了選擇農業傳感器的幾個關鍵性因素,供大家參考。
“使用智能滴灌技術種植的作物,根系特別發達,水肥利用率高,植物的生命力旺盛,可以實現比傳統滴灌節水30%、節肥40%,并縮短植物的生長期,提高果實質量和口感,并延長保鮮期。”由于采用智能控制滴灌,自動澆水、施肥,田間很少產生雜草,也不易生病蟲害,智能化程度很高,幾乎不必人工操作。
我國農業一直持續著能源高投入和粗放式經營的矛盾,迫切需要實現農業生產過程中的精細化和實時可控制化操作,農業物聯網應運而生。通過專用傳感器,可實現感知、傳輸和控制三大作用。
現代農業迫切需要改革轉變,而移動物聯網的發展正好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與充分的發展機遇,在國家“互聯網+”的戰略前提下,農業機械化、半機械化將成為過去,朝著農業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服務型等綜合領域發展,農業、農民的新革命式跨越已經開始,不僅農業智慧了,農民也更智慧了。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智慧農業被寄予厚望。智慧農業是發展集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全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它與科學的管理制度相結合,讓多種信息技術在農業中實現綜合、全面的應用,從而助推農業加速騰飛。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智慧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追捧,但我們必須時刻牢記,農業是人類食物的來源,關乎著人類的生死存亡。因此,智慧農業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讓農業變智能而已,更要注重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業可持續發展,唯有這樣,智慧農業才能更“生態”,才能更具生命力。
中國工控網(gongkong.com) 版權所有©